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柴艳燕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学区腰站小学 068450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这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此外小组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获得更多支持与启发,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加强评价反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评价反馈不仅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合作效果,还能激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持续进步,评价应体现多元性和过程性,既包括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包括对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态度、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反馈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相结合,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教育功能,因此及时、具体的反馈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促进其反思与改进,同时评价反馈还应注重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升团队意识,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质量,通过加强评价反馈不仅可以提升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表达力与反思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桥》时,教师设计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活动,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围绕“人物形象分析”“情节推动作用”“情感线索梳理”等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加强评价反馈”的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理解深度,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即时反馈,如肯定某小组对老支书形象刻画的深入分析,同时指出其在语言表达上的模糊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每位组员根据他人贡献程度、表达质量等给予评价,并在组内展示评价结果,这种多维度的反馈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促进他们在后续合作中更加积极主动,例如一位学生在第一次合作中未积极参与,但在收到组员和教师的反馈后在下一轮活动中主动承担任务,显著提升了表现,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加强评价反馈”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把握,达到了教学与合作的双重提升。
(二)培养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是指学生在集体学习过程中愿意倾听、尊重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并为集体目标付出努力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语文教学本身强调语言交流与情感共鸣,因而特别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态度,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如创设合作情境、明确小组责任、设立共同目标等,使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同时教师要加强合作习惯的培养,如轮流发言、主动倾听、分工明确等具体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在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与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教师以“人物情感分析”和“道德选择讨论”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围绕“桑娜的心理变化”和“如果你是渔夫,你会怎么做”两个任务展开讨论,教师在活动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态度的引导与观察,在一组中一开始两位学生意见不合,讨论陷入争执,教师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对方意见,并指出合作是以尊重与理解为基础的。在教师的鼓励下,这两个学生逐渐调整态度,从对立走向合作,并共同完成了关于渔夫选择行为的情感推演,教师在展示环节不仅评价他们的成果内容,也重点表扬他们从冲突到协作的过程,强化了合作意识的正向反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也学会在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强化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语文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高效,本文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既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值得在教学中广泛推广与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魏晓兰.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J].数码精品世界, 2023:455.
[2] 邵庆清.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3(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