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班组绩效考核公平性感知的影响研究

作者

敬鸿宇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621023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全流程监控系统,使绩效评价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科学性。凭借技术手段的信息整合能力,量化标准取代了既往模糊的主观判断,使得管理决策具备更多可追溯的依据。

一、数据驱动考核提升结果公平性感知

在企业当中,绩效考核一般是指对企业中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位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评估。在劳动管理体系升级过程中,新技术应用常使员工产生管理方式变动的感知。以工厂车间为例,班组成效评定时有掺杂人为主观判断的情况,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贡献存在偏差。这种因制度优化引发的公平性认知问题,正逐渐成为劳动领域需要关注的实际现象[1]。

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建立了新的数据收集方式,依托智能设备的联网系统,车间里的生产进度、材料流动、质量检查等环节都能自动生成记录。例如,塑料零件注塑时,设备上的感应器会实时追踪压力、温度等多项数据,这些实时数据直接上传到管理平台。过去需要班组长手工填写生产记录,现在这种方法能够避免人为错误,让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都能随时查证。

在新型数据监控技术的支撑下,工业制造领域的绩效考核模式出现重要革新。传统依赖于人工经验的主观评估方式,正被更加客观的数字化评价取代。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在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后,将班组生产设备效能、工时完成比例、停机次数等关键指标整合为月度评估标准。管理系统自动处理数据生成评分结果,杜绝了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也使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看到评分依据。这种透明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增强了团队协作的积极性,当员工发现工作成效都能被公平体现时,普遍呈现出更高的工作投入度[2]。

二、标准化考核体系强化程序公平性感知

在流水线作业的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如同班组管理的关键标尺,其合理设定直接影响着工人的职业认同与生产干劲。面对制造业数字化升级趋势,现行的考核办法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调整,更需直面管理理念转变。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实践表明,信息化考核工具的运用极大提升了管理规范性。企业借助在线考核平台,将质量合格率、作业时效性、安全规范等核心指标转换为可量化评估模块,实时采集产线数据形成动态评价机制。该体系投入运行后,员工可随时通过终端设备查询考核规则,清晰掌握各项标准的赋值原理。以焊接、组装等关键工序为例,统一的质量评价模型有效屏蔽了岗位特性差异,客观反映实际工作表现。管理数据显示,跨工序协同效率较往年提升显著,考核系统提供的数字化复盘报告使绩效核算更具说服力[3]。

数字化平台的技术应用使考核流程形成刚性约束,系统内部预设的操作追踪机制要求所有评分标准变更必须履行审批手续,有效杜绝人工记录时代擅自修改考核条款的行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车间运行数据的实时抓取和分析处理,原先难以量化的生产指标(如设备维护周期、物料输送时效等)均能客观反映各班组工作成效。这种数据驱动的评价方式显著削弱了生产条件差异对绩效考核带来的干扰作用,使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价值获得更公正的衡量标准。

三、能力导向考核减少公平性争议

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班组都是设立班组建制的企业在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力量,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产业升级与智能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必须重视员工能力培养。这种趋势促使企业改变原本只看工作结果的做法,转而更多关注员工技能的持续进步。这种调整关系到企业经营质量,也对企业管理方式形成新的考验。

以机械生产企业为例,为适应技术环境变化,管理部门创新建立了员工技能发展档案体系。该机制重点记录员工技能进步和创新成果,详细收录常规培训参与信息并针对智能制造设备操作等新兴技术进行定期能力测评。配套搭建的产线优化交流平台,实时收集一线工作者提出的工艺调整方案和设备维保建议,由技术部门验证后跟踪实施效果。相较于纸质台账管理模式,该数字化方案能客观反映员工技术成长路径,明确呈现集体创新贡献值,为人才梯队建设和生产效能提升提供可靠依据[4]。

调整考核标准后,绩效评价的公平性明显提高。过去仅用产量数字评价员工,常忽视客观条件差异:有的团队用着老旧设备,有的常遇到原料短缺。现在更看重能力提升,设备陈旧的团队在技术改进方面的成效也能被记录,年轻员工学习的数字技能同样受到重视。这样的改变让员工明白,考核不仅看眼前成绩,更关注个人和团队持续进步的空间,各类岗位的工作价值得到更全面体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绩效考核工作对于一个班组自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可以激发班组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还可以促进该班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为该班组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更多的保障。当前企业技术投入不断加大,考核管理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依托客观数据评估能增强员工对结果的认可,设定统一标准有助于保证考核流程规范,聚焦个人能力培养更可减少矛盾争议。这些做法共同组成科学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考核机制真正适配智能制造时代的管理要求,切实推动组织效能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璨,陈博,张艾嘉,等. 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类及绩效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5,43(08):1715-1728.

[2]陈芳,赵永燕.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5(04):108-117.

[3]刘伟华,王宏鑫,高永正,等.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模式、路径与绩效 : 基 于 三 链 融 合 的 理 论 视 角 [J].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2025,27(04):296-308.

[4]张凯莉.数据赋能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