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影响
张爱雯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北京 102202
一、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职业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是指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根据教育部编制的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超过 74%的职校教师正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教学,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认可度超过 58% ,对虚拟仿真实训认可度高达 90%[1] 职业院校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步入常态化、深度化的阶段,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职业院校中常见的教务管理系统,超九成的院校已经完成,还有学生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超六成的院校也已经趋于完善。随着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扩展,校企共享的信息服务建设有了显著提升,2018—2021 年四年间,建设图书和数字资源共享系统、岗位实习管理系统的院校比例上升了 15 个百分点,校企合作信息发布服务建设率则上升了 29 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问题
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方面,二是业务能力方面。思想认识方面,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职业院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带来的深刻变革,没有意识到“教育数字化”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引领作用,依然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利用多媒体听歌、看视频,电脑下载课件、播放 PPT[2]。实际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公共资源教学平台、软件应用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都是提升教学与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资源,更是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主导条件。
业务能力方面, 虽然现在职院教师整体具备了基础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但学校需要教师能够对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模式单一、方法简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教师深刻意识到国家对于信息化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数字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机制问题
由于经费因素,大部分院校没有网络教学平台与校本资源库,在软件、录播教室、虚拟仿真方面投入的费用比例不占优势。对于数字化建设,各大院校在如何利用信息化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缺乏认识。信息化资源建设缺乏统一指导,同类项目重复建设,内容与专业、行业融合不够,导致建而不用[3]。
二、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近些年,信息化建设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现代职业教育增添新内容。这些应用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等的变革,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对解决学生厌学情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很大。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表现为人们对传统的学校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媒体观和教学方法观在信息社会中发生改变。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可以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和工作单位。这一转移所产生的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模式、远程会诊,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同时坐在“虚拟教室”中进行学习、交流,打破了“学校中心” 和 “课堂中心”的模式。
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材的多媒体化、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目前,我们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多通道感知教学内容,以完美的形式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加速理解教学内容的速度,而且加深了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建构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这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很强的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是重点要培养的一种能力。
(三)改变教育过程
信息化教学为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丰富的创作空间。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授课对象特征等去设计适宜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在其中学习。
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教师演示动手操作的工作步骤,学生不仅在真实场景上可以看到,课下还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反复学习,观摩,熟练掌握动手技能。反复训练弥补了上课时间短,练习不充分的弊端,“做中学”真正达到极致。
三、成功实现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四个标准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 × 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公式告诉我们,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信息化教育中,两者的关系是相乘的关系,不是相加的关系,即任何一方为零,其结果都会是零,两者不可缺一,否则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信息化教育,更别说信息化的建设了。想要成功实现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达到四个标准。
(-) )全新的教育理念
主要有六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三种新的理念的建立,值得重视:(1)知识的拥有和知识的应用都重要,而后者更重要。(2)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媒体,互联网也非万能。(3)没有一种万能的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而不迷信。
)丰厚的教育资源
丰厚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要有完善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和现代教材体系,要有广大的、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信息化教育人员。
(三)先进的教育技术
(1)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3)教学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系统方法。
(四)规范的教育管理
信息化教育的管理要规范化,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依法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人、财、物,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要做到十六个字: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会是有效的、成功的。
以上四个方面,是成功的信息化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衡量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是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教育最关键的因素, 是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教育理论,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环境改革传统教学, 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在职业院校得到广泛的应用。
针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发展核心内容依然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深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重点要围绕专业和课程特点,推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琳,王钧铭,陈松.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70-74.
[2]肖凤翔,王棒.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9):68-73.
[3]刘强兵.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问题探究[J]. 现代农机, 2024 (02):99-100.
作者简介:张爱雯(1990.1-),女,回族大学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轨道交通、基础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