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敏捷方法的轨道交通软硬件协同开发流程重构与优化

作者

张燕红

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轨道交通系统正面临日益复杂的技术挑战与多样化的需求变化。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模式因其僵化的流程结构和较低的响应速度,已难以适应当前轨道交通软硬件协同开发的高动态性和复杂性要求。在此背景下,敏捷方法凭借其灵活、迭代、以客户为中心的开发理念,为轨道交通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流程优化思路。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敏捷方法有效融入轨道交通软硬件协同开发流程中,通过流程重构与关键环节优化,实现开发效率、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全面提升,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轨道交通软硬件协同开发现状剖析

1.1 传统开发模式的流程特征

传统轨道交通软硬件协同开发多采用瀑布式模型,严格遵循顺序执行的开发阶段,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维护,每个阶段有明确输入输出和文档要求。这种模式在需求明确且稳定的项目中能保证开发的有序性,通过详细文档记录便于项目管理和追溯。

1.2 传统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轨道交通项目实际开发中,需求往往难以在项目初期完全确定。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可能提出新需求或对原有需求进行修改,传统模式难以快速响应这些变化,导致项目延期或成本超支。同时,软硬件开发团队在传统模式下沟通协作存在障碍,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影响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敏捷方法引入的必要性分析

2.1 敏捷方法的核心价值体现

敏捷方法强调快速响应变化、持续交付有价值的产品和团队协作。通过短周期迭代开发,能够及时获取客户反馈,根据反馈调整开发方向,确保开发出的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同时,敏捷方法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打破部门壁垒,提高工作效率。

2.2 敏捷与轨道交通开发的适配性

轨道交通项目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开发过程中需求变化频繁。敏捷方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很好地满足轨道交通项目开发的需求,帮助开发团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快速交付高质量的产品,降低项目风险。

3 基于敏捷的协同开发流程重构策略

3.1 迭代周期的合理规划设置

根据轨道交通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划分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一般为 2 - 4 周,在每个迭代周期内完成一定功能模块的开发、测试和交付。通过短周期迭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同时让客户尽早看到产品成果,增强客户对项目的信心。

3.2 需求的动态管理与精准把握

建立动态需求管理机制,在项目初期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明确核心需求,但不过度追求需求的完整性。在开发过程中,持续与客户交流,及时收集客户反馈,对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采用用户故事等形式描述需求,使需求更加具体、可理解,便于开发团队实施。

3.3 跨部门协作机制的优化构建

打破软硬件开发团队之间的壁垒,建立跨部门协作团队。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职责和角色,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定期的站会、迭代评审会和回顾会等活动,及时同步项目进展情况,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共享的知识库,方便团队成员共享项目信息和经验。

4 开发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优化

4.1 设计环节的敏捷化转型

在设计环节,采用敏捷设计方法,强调快速原型设计和迭代优化。不再追求一步到位的设计方案,而是先设计出简单的原型,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反馈,不断对原型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设计过程要与开发过程紧

密结合,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现性。

4.2 编码环节的质量控制强化

在编码环节,建立严格的代码规范和审查机制。开发人员要遵循统一的代码规范进行编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通过代码审查,及时发现代码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确保代码质量。同时,采用持续集成工具,实现代码的自动构建和测试,及时发现集成问题。

4.3 测试环节的全面覆盖与高效执行

测试环节要贯穿整个开发过程,采用自动化测试和手动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软件和硬件功能的全面覆盖。在每个迭代周期内,都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每个功能模块的质量。同时,建立测试用例库,方便测试人员复用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

5 流程优化后的持续改进机制

5.1 迭代回顾与经验总结提炼

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后,开展系统化的迭代回顾活动,旨在全面评估周期内的开发成效与执行过程。该环节围绕项目进展、任务完成情况、问题发现与解决路径等维度展开,强调对过程数据的梳理与归因分析,以识别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与潜在改进空间。回顾过程中,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引导团队成员表达观点,确保意见收集的完整性与客观性。经验总结作为回顾的核心产出,不仅涵盖问题的归纳与教训的提炼,更注重改进措施的形成与落地计划的制定。这些改进措施被纳入下一迭代周期的执行框架中,形成闭环管理机制,从而推动开发流程的持续优化与效能提升。

5.2 客户反馈的及时收集与处理

客户反馈机制是确保产品与需求高度契合的关键支撑环节,其核心在于建立高效、稳定的双向沟通渠道。通过系统化设计反馈收集流程,确保客户意见在第一时间得以记录与分类,并依据问题的性质与影响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反馈处理过程强调问题根源的深度剖析,结合技术可行性与业务目标,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反馈响应机制要求将处理进展与结果及时反向传达给客户,以此增强客户对项目进展的透明度感知与信任度。该机制不仅提升了产品与市场期望的一致性,也为开发策略的动态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强化整体开发工作的适应性与前瞻性。

5.3 团队能力提升与知识共享促进

在流程优化背景下,团队能力的持续提升成为保障开发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围绕技术演进、工具应用与方法论更新等维度,系统性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知识共享机制则聚焦于隐性经验的显性化与跨部门传播,借助结构化的知识沉淀手段,如文档归档、专题分享与案例复盘等方式,促进知识资源的流动与复用。这种能力构建路径不仅增强了个体成员的胜任力,也提升了团队整体的协同效率与应变能力。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学习能力,为流程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实践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结语

基于敏捷方法的轨道交通软硬件协同开发流程重构与优化,是对传统开发模式的一次重要变革。通过迭代周期规划、需求动态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等策略,以及开发流程中关键环节的优化和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轨道交通项目的开发效率与质量,降低开发成本与风险。这种优化后的流程更符合轨道交通项目开发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速铁路枢纽站信号联锁分界及列控等级转换设计方案研究.赵越.铁道通信信号,2023(06).

[2]基于版本更替的列控数据自动校验生成工具设计.宋岩,王凌.铁道通信信号,2024(12).

[3]长三角高速铁路列控设备维护管理探索与实践.李砾,王先帅,徐国胜.铁道通信信号,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