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自动化技术在铁路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胡家昌

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0

引言

铁路电气工程作为现代铁路运输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稳定性与服务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铁路电气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铁路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力量。传统铁路电气工程依赖人工操作与监控,存在响应速度慢、信息滞后、误差率高等问题,难以满足高速铁路、重载运输等现代铁路运营需求。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不仅实现了对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与实时监测,还提升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与运行精度。当前,铁路电气自动化已涵盖电力调度、设备监控、通信传输、线路保护等多个方面,成为铁路系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深入研究自动化技术在铁路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方式与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铁路电气工程中经常涉及的自动化技术

1.1 电力自动化技术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铁路电气工程中最为基础且关键的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变电所、牵引供电系统及电力调度中心等环节。该技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与自动调节,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牵引变电所中的自动化系统能够根据列车运行状态动态调整电压与电流,从而实现节能与高效供电。此外,自动化系统还可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提前识别潜在故障点,降低突发性停电事故的发生概率。在现代高速铁路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已成为保障列车连续运行与电力供应质量的核心手段。

1.2 测控终端技术

测控终端技术是实现铁路电气系统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的重要工具。该技术通过安装在关键设备上的智能终端,实时采集电压、电流、温度、功率等运行参数,并将数据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测控终端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状态的可视化水平,还支持远程故障诊断与自动报警功能。例如,在接触网系统中,测控终端可实时监测导线张力、磨损情况与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触发维护机制。这种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铁路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与维护效率,减少了人工巡检的工作量与误判率。

1.3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支撑铁路电气自动化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在铁路电气工程中,通信系统不仅承担着设备间数据传输的任务,还负责与调度中心、车站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现代铁路通信系统采用光纤、无线网络、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构建起高速、稳定、低延迟的通信网络。例如,GSM-R(铁路专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已成为高速铁路通信的主要标准,广泛应用于列车控制、调度指挥与安全监控。通信技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自动化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控制精度,因此在铁路电气工程中占据核心地位。

1.4 铁路电气线路自动化技术

铁路电气线路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接触网、轨道电路、信号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该技术通过传感器网络与智能控制模块,实现对线路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自动调节。例如,在接触网系统中,自动化技术可实现导线张力的自动调节,避免因温度变化或机械应力导致的断线事故。在轨道电路中,自动化系统可根据列车位置自动切换电路状态,提升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此外,自动化线路系统还可与列车控制系统联动,实现更精准的运行调度与速度控制。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铁路线路的运行稳定性,也增强了系统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2.优化自动化技术在铁路电气工程中应用的策略

2.1 优化铁路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网络系统

自动化运行网络系统是铁路电气工程的核心支撑架构,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优化该系统的关键在于提升网络拓扑结构的合理性与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当前,铁路电气自动化系统多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将中央控制系统与各节点终端协同运行。这种结构虽然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但也存在数据处理延迟与通信瓶颈的问题。因此,优化方向应聚焦于提升主干网络带宽、增强边缘节点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引入边缘计算技术,实现部分数据的本地处理与快速响应。此外,还需加强网络冗余设计,确保在单点故障时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运行,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能力。

2.2 注重铁路电气工程专属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铁路电气工程具有其特定的运行环境与技术需求,通用自动化技术难以完全满足其复杂工况下的应用要求。因此,开发适用于铁路电气系统的专属自动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可研发具有自适应调节能力的智能变电所系统,能够根据列车负载变化自动调整输出参数,提升能效并延长设备寿命。在接触网监测方面,可开发基于 AI 算法的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与分析,实现更精准的故障预测与定位。专属技术的开发不仅能提升系统性能,还能增强铁路电气工程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与运行效率。

2.3 完善电力自动化网络系统

电力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完善是保障铁路电气工程稳定运行的基础。当前,部分铁路电力系统仍存在设备老化、通信协议不统一、数据采集不完整等问题,影响了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效能。为此,需从设备更新、协议标准化与数据整合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首先,逐步淘汰老旧设备,引入具备更高智能化水平的新型电力设备。其次,统一通信协议标准,确保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最后,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来自变电所、接触网、轨道电路等各类设备的数据资源,实现集中监控与智能分析。完善的电力自动化网络系统不仅能提升运行效率,也为后续的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

2.4 完善铁路通信网络建构

通信网络是铁路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信息纽带,其稳定性与安全性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当前,铁路通信网络仍面临带宽不足、信号干扰严重、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为此,需从网络架构优化、技术升级与安全防护三方面着手。首先,优化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采用环形或星型网络结构,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冗余能力。其次,引入 5G、低轨卫星通信等新技术,拓展通信覆盖范围,特别是在山区、隧道等复杂地形区域,提升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最后,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机制,防止外部攻击与数据泄露。完善的通信网络不仅能提升自动化系统的响应速度,也能增强铁路电气工程的整体安全水平。

3.结语

自动化技术在铁路电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能与智能化水平。从电力自动化到测控终端,从通信技术到线路自动化,各项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高效、稳定的铁路电气运行体系。在优化策略方面,系统网络的优化、专属技术的开发、电力网络的完善以及通信网络的升级,均为铁路电气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适应铁路高职学生自动化技术应用标准化岗位实践能力的研究.敬军.现代商贸工业,2025(08).

[2]铁路电力自动化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李晨皓.自动化应用,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