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的影响及预防分析

作者

王永刚

衡水市冀州区农业农村局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 053200

引言

人畜共患病作为在人类与动物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始终是全球公共卫生和动物卫生领域的核心关切。基层畜牧兽医身处疫病防控最前沿,既是动物疫情监测的“哨兵”,又是防控措施落地的关键执行者,同时自身也暴露于极高的罹患风险中。随着畜牧业集约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新发与再现人畜共患病频率增加,基层兽医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本文聚焦人畜共患病对基层兽医群体产生的深远影响,深入剖析其作用机制,并基于现实困境提出系统性、前瞻性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旨在为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保障从业人员健康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职业暴露风险与健康威胁加剧

基层兽医的职业暴露风险具有多维性、持续性和隐蔽性特征。从动物疫病诊断到现场扑杀处置,从业者需长期接触具有生物气溶胶传播风险的开放性创口处理、产道检查、病理剖检等操作环节,病原体可通过微米级皮肤破损或黏膜接触完成侵入,而多数基层工作场景缺乏负压操作间、生物安全柜等工程防护设施。布鲁氏菌病、Q 热等人畜共患病存在潜伏期长、症状隐匿的特点,导致感染初期易被忽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慢性化或终身性健康损害。此外,兽医群体对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率受制于物资供应稳定性、操作便捷性认知和应急演练频次,部分人员存在防护服穿脱不规范、手卫生执行不严格等问题,进一步放大暴露风险。这种职业健康危机不仅造成人力资源流失,更削弱基层防疫网络的可持续性,需从设施标准化建设、操作流程再造、防护意识重塑三方面实施干预。

二、防控资源配置与应急响应承压

基层兽医机构在应对人畜共患病疫情时面临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与应急响应的系统性迟滞。一方面,财政投入的区域性差异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防疫物资储备种类单一、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多病种并发时的动态需求,如高等级防护服、分子诊断试剂、低温运输设备等关键物资常处于短缺状态。另一方面,基层应急处置流程存在信息传递层级过多、跨部门协同低效的弊端,疫情报告需经村级防疫员、乡镇兽医站、县级疫控中心逐级审核,延误黄金处置窗口期。在扑杀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养殖户瞒报疫情、私自处理病死动物的行为加剧病原扩散风险,迫使兽医人员被动应对更大范围的污染环境处置。破解这些困境需构建“平急结合”的物资动态管理系统,建立疫情直报信息平台,并通过立法明确扑杀补偿标准与资金保障机制。

三、技术服务与知识更新面临挑战

基层兽医技术服务的供给缺口源于硬件缺失与知识断层双重制约。在诊断能力层面,县级以下实验室多局限于血清学检测,对病毒分离、基因分型、耐药性分析等精准检测需求束手无策,导致新发病原识别滞后。在知识更新层面,人畜共患病病原体进化规律、跨物种传播机制、环境持久性等前沿研究成果向基层转化效率低下,继续教育课程往往停留在基础理论重复讲授,缺乏针对变异株防控、多宿主传播链阻断等实战技术的专项培训。这种技术鸿沟使得基层在应对重组毒株疫情时过度依赖上级机构技术支援,削弱现场处置的自主决策能力。构建“云实验室”远程诊断网络、开发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建立专家智库对接机制,将成为突破基层技术瓶颈的创新路径。

四、公共卫生责任与社会心理负担加重

基层兽医的公共卫生职能延伸使其成为多重社会压力的交汇点。在疫情信息发布中,需在养殖业经济损失最小化与公众健康风险防范之间寻求平衡,这种价值抉择常引发舆论质疑。当发生人感染病例时,兽医人员既需追溯动物疫源,又要配合疾控部门进行接触者排查,角色定位模糊导致权责划分争议。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的从业人员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但现行职业健康保障体系缺乏心理干预模块。建立兽医-公共卫生联合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危机沟通策略、引入心理资本培育机制,是缓解职业压力、提升工作效能的必要举措。

五、构建多维度协同防御体系

综合防御体系的构建需突破传统防疫的线性思维,转向多主体价值共创的治理模式。在纵向维度,应建立国家人畜共患病基因数据库与省级应急物资智能调配系统,形成“中央-省-县”三级响应的垂直管理链条,确保资源按疫情风险等级精准投放。在横向维度,需通过专项立法明确农业、卫健、市场监管部门的协同职责与问责机制,例如构建活禽流通“检疫-卫生-监管”三位一体数字闭环系统,实现从养殖端到市场端的全链条可追溯管理。技术创新方面,可部署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兽医人员生物暴露参数,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疫苗冷链溯源与使用监管。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将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纳入风险预警模型,识别野生动物-家畜-人类三重界面的潜在传播热点。社区参与层面,需设计阶梯式健康教育方案:针对散养户开发通俗化防护指南微视频,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生物安全星级认证制度并挂钩政策补贴。通过建立社区疫情监督员制度,激发民众主动报告异常动物疫情的积极性,形成基层防控神经末梢的敏锐触角。

结论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的影响呈现多维渗透性与系统颠覆性。研究表明,其不仅直接加剧兽医群体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健康威胁——源于常态化高危操作、防护设施缺失及病原隐匿性特征,更深层次冲击基层防疫体系的核心架构:在资源维度,暴露应急物资储备失衡与响应机制迟滞的结构性矛盾;在技术维度,凸显诊断能力断层与知识更新滞后引发的防控效能衰减;在社会维度,迫使兽医承担日益沉重的公共卫生协调压力与心理负荷。这些挑战相互交织,深刻侵蚀基层防疫网络的韧性基础。应对之道亟需超越传统单点干预模式,以“同一健康”理念为统领构建协同治理范式。核心路径包括:建立覆盖病原监测、智能预警、应急调度的纵向防御链条;破除部门壁垒,形成兽医-卫健-环保多维联动的横向协作网络;通过技术下沉与精准化培训强化基层技术自主权;设计分层级、差异化的社区参与机制以筑牢群防根基;并将职业健康保障从物资供给扩展至心理干预等全周期防护。唯有通过制度创新、资源重组与主体协同的系统性重构,方能实现兽医职业安全、畜牧业稳健发展与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三重目标,为人与动物共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底层支撑。

参考文献:

[1]基层兽医工作人畜共患病预防措施初探[J].王新瑶.安徽农学通报,2023(16).

[2]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J].刘松.今日畜牧兽医,2022(12).

[3]新形势下防控人畜共患病新模式新理念[J].李明柱.中国禽业导刊,2022(11).

[4]人畜共患病对从业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J].王皓婷,程龙,吴志勇.中国畜禽种业,2020(09).

[5]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的危害及防控[J].王庆伟.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11).

[6]基层兽医工作人畜共患病预防措施初探[J].王新瑶.安徽农学通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