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情境创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作者

魏翻平

榆林市第十中学 71900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那么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让历史课堂向未知挺进,随时发现意外的通道,产生思维的火花,挖掘课堂教学的生成点,在有温度、有深度的递进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将结合《文化交流与传播》第 15 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的教学实践,谈谈浅显的做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立足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主体一旦进入认识对象的认识过程,就会产生真切的心理感受,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情感波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笔者从身边的历史文化遗产——榆林城墙入手,向学生展示了榆林城墙不同时期的照片,有明清时期的原始风貌图、近代遭受破坏后的残垣断壁图以及近年来修复过程中的施工图。

展示结束后,抛出问题:“同学们,这些照片展示了榆林城墙的变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城墙修复过程中采用的材料和工艺与原始城墙有什么异同呢?”学生们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从历史研究角度出发,认为未修复的城墙会导致很多历史文化信息丢失;有的小组则从生活角度谈到,破损的城墙可能会影响城市美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逐渐理解了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瞬间脑洞大开,从榆林文化遗产延伸到陕西其他文化遗产,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陕北民歌、陕西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生成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教学情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模拟观展情境开发学生思维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这一目的教学过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模拟榆林文旅大使,讲述榆林城墙的历史和修复。

一学生拿着自制的榆林城墙模型,边展示边讲解:“榆林城墙始建于明代,当时主要是为了防御蒙古族入侵,城墙的高度达 12 米,超过了北京城墙。在修复过程中,工匠们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留了原始的建筑结构,对于损坏严重的部分,才采用了仿古材料进行修补。”

在学生讲述完毕后,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其历史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非教师直接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景中借助小组合作、问题探究间接培育出来的。《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看《中国 42 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教学视频,指导学生分组选择某一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为了让研究更有方向,笔者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份研究任务单,上面明确列出了需要研究的内容:

1.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包括建造时间、建造原因以及在当时

社会中的作用。

2.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如历史价值、建筑风格、艺术特色、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关联等。

3.目前的保护现状,存在哪些威胁,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4.结合这些信息,制定一份详细的旅游攻略,包括最佳游览季节、必看景点、周边特色美食等。

各小组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小组选择了长城,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长城在不同朝代的修建情况,还发现部分地段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破坏,保护形势严峻。他们制定的旅游攻略中,特别强调了在游览时要遵守规定,不随意刻画。有的小组选择了故宫,研究了故宫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皇权思想,以及近年来在数字化保护方面的举措,他们的旅游攻略还推荐了故宫的文创产品,让大家在感受文化的同时,也能将文化“带”回家。

之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旅游攻略,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比人气最旺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个过程,突破了本节课难点问题,形成新的知识迁移,让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有掌声、有笑声、有回声。

三、创设反思情境培育家国情怀

在《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这节课的课堂小结中,展示史料:截至 2023 年 9 月,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达到 57 处,成为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其中: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4 处;世界自然遗产 14 处;世界文化遗产 33 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6 处。

展示完数据后,让学生思考“中国拥有这么多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什么”。有的学生说:“这说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的学生提到:“这也给我们带来了责任,要好好保护这些遗产。”

接着,插入了歌曲《国宝传音》,让同学们在音乐中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自己的学习心得。有的学生写道:“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文化遗产不仅是过去的见证,更是未来的财富,我们要用心守护。”还有的学生感慨:“原来身边的榆林城墙有这么大的价值,以后我要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它。”

在学生分享完心得后,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金名片,作为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总结环节要求各小组制定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口号。有的小组制定的口号是“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文脉”;还有的小组提出“文化遗产在手中,文明传承在心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新时代青年学生心理埋下自觉“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种子。

精彩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使历史教学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进阶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时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高效,让学生在历史的熏陶中成长为有文化自信、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