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罗建霞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沙坪中学 广东江门 529799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学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跨学科元素,比如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存在着很多交叉点。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解决真实的、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桥梁。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自 2022 年以来,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阶段跨学科教学占比不低于 10% ,强调学科知识与跨学科应用的平衡。跨学科教学是指跨越传统学科的分界线,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与时间的深度融合,以应对单一学科没有办法解决的复杂的问题。项目式学习是指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中,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相结合的教学具有以下意义:一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跨学科教学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物理与、信息技术、美术相融合:设计“家庭智能照明系统”
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照明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讲解电流、电路、欧姆定律等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掌握设计照明系统的基础原理。同时,数学教师讲解数据统计和图像绘制的方法,为学生分析电路数据做准备;信息技术教师介绍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美术教师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审美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家庭智能照明系统”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各学科知识得到充分融合。从物理角度,学生要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电源和用电器,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从数学角度,学生要对不同方案的能耗、成本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计算比较出不同方案的优劣。从信息技术角度,学生利用电脑软件绘制电路设计图,并模拟电路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修改设计中的问题。从美术角度,学生设计照明系统的外观,使其既美观又符合家庭环境的整体风格。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搭建简易的“家庭智能照明系统”模型。物理教学方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正确连接电路、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跨学科目标方面,与数学学科结合时,要能运用数学知识对电路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比如根据电流、电压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其变化规律;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时,要学会使用相关软件绘制电路设计图、模拟电路工作情况;与美术学科结合,要能设计出美观、实用的
照明系统外观。
2.物理与地理、化学相融合:探究能源现状
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能源的分类,如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煤、石油等),以及不同能源的能量转化形式。地理教师提供我国及全球能源分布地图,让学生了解能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化学教师讲解化石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如形成酸雨、加剧温室效应。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校园能源(如电、水、煤炭)的使用数据,结合物理知识计算能量转化效率,同时结合地理和化学知识,分析校园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物理与生物、信息技术融合:设计新能源利用方案
物理课上学习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后,生物教师介绍植物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校园植被改善微环境,间接减少能源消耗,如夏季树荫可有效降低空调使用率。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不同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在校园的可行性进行模拟分析,如计算校园某一区域的年日照时长,评估安装太阳能板的发电量。学生结合多学科知识,设计校园新能源利用方案,如在教学楼顶安装太阳能板为教室供电,在操场周边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为路灯供电。
4.物理与语文、美术融合:宣传低碳理念
物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低碳生活的原理,如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可降低碳排放。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撰写低碳生活倡议书、能源科普短文,要求内容准确体现物理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设计低碳宣传海报。学生分组开展校园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宣读倡议书、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传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
结论:
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策略。通过实施这种项目式学习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生在项目中展示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中还有很多可以深入探讨的方面。对于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效果,完善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怀刚.浅谈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5,(13):64-65.
[2]吴镇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5,(10):125-128.
[3]黄石群.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江西教育,2025,(0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