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集团发展视角下技工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路径探讨
李洪林
鱼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72300
近年来,济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立技工教育集团全面有力服务济宁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技工教育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当前技工教育面临着新的结构性发展矛盾,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成效还不能更好地满足济宁的产业发展和需求,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仍然持续突出。因此,深入探索、探讨市县层面技工院校管理和发展,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有效聚集整合,促进教育教学办学水平提升,推动技工教育集团深度运作,建设济宁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正当其时。
一、技工教育办学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经济新发展带来技工教育办学新考验。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各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资金、数智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快重新组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种变革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促压着产业岗位的技能不断更新,这使得就业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职业院校发挥其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按市场规律的需要科学化培养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
(二)后疫情时代,技工教育教学面临新挑战。新冠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事业数智教学与技术异军突起,教育评价更加注重过程化。近年来,有关省市区不断调整普职发展,扩大普高试点综合高中。技工教育工学一体化办学如何与数智技术及教学更加紧密结合,管理者在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层面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和产业发展需要,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
(三)地方财政压力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挑战。我国的职业教育主体和主导目前仍是各级政府提供财政保障。绵延多年的中美贸易战和世界经济形势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当前,我国在着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中,各级政府及财政在各个方面都承受了巨大压力,不可避免,不同地区在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性教育投资等方面财政支撑都会遭受一定影响,这对稳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序改善办学条件并不利。
(四)地方技工教育结构性矛盾函待解决。目前,济宁各县区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任务压力巨大,各县区因受各种因素影响,整体上还仅能培养一般层次技能人才,有效供给各类急需高级技能人才还有很大不足。当下济宁技工教育面临以下结构性矛盾:驻地院校并无法满足当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需要;技工集团层面高等院校各自承担属地培养任务,还不能从优先和数量方面更好支持其他县区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校双牌院校双部门管理,资源和发展无法客观均衡。这些都对技工院校、技工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相关结构性矛盾函待积极解决。
二、技工教育集团院校教育办学面临的机遇
(一)时代机遇、政策机遇前所未有。2022 年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党中央将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组织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投入,积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鼓励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二)济宁职业技能教育迈入发展新通道。近年来,济宁市围绕建设制造强市这一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济宁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出台各项职业教育政策文件,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有力推动了济宁市职业技能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示范学校不断涌现,教育教学持续改革创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试点不断突破,机械制造等 9 个职教、技工集团先后组建,职业教育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毕业生向 15 万人规模冲刺,地方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在政策和发展的红利支撑下,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
三、技工教育集团院校提升教育办学水平路径探讨
(一)产业链教育链融合持续重点发力。当下,智能制造兴起,智能制造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关注已经转移到技能人才的基本职业素养、不断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因此,技工院校持续重点发力产业层面和教育层面的教学跨界合作,真正推进加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技能人才,才能推动生产和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才能有效实现数智背景下工学一体化办学教学。毕竟,产教融合协同是一个融合多元主体和多层次的体系,是一个双向发力、双向整合、融合的过程,涉及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协调推进等深层次问题,只有校企真正产生利益的共同体,才能真正构建产教结合、育人能力提升、助力产业发展。
(二)紧紧围绕技工教育集团院校提质做文章。当前,济宁市正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技工教育集团全面深入对接各个县区和产业需求一线,提升内部院校办学能力提质是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发展提质的根本。技工教育集团名下各技工院校一是全力推进省规范化标准建设,全面优化提质;二是根据职普分流、就业环境分析,重点布局、加强“ 3+2 ”专业、五年制专科等技工教育,稳定招生和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层次;三是以学院为核心,建设集团特色高水平专业,全力争创高水平技师院校。
(三)大胆推进院校教育资源整合,积极实施特定扩张。当下,济宁技工教育集团究其实质仍然还是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学校企业联盟,从市场经济规律角度看,对集团统筹化发展、整体提升教育办学并不太有利。因此,有必要推动集团内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统一办学、融合办学,大胆探索“济宁模式”、“济宁经验”创新。一是双牌院校、重点院校“双抓共管”管理创新,可以探索各院校人社派书记、教育派校长的学校领导机制,探索人社派干部抓就业技能、教育派教师抓教学的强强协作管理运行机制,有效牵动、聚集资源,激发技工院校教育办学、教学内生动力。二是借鉴部分地区医共体、教育体改革经验,壮大技师学院, 兼并吸收建设部分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为二级特色专业分校,破解学校结构性矛盾,充分实现集团“六统一”深度融合发展。三是集团至于技师学院之上,成立技工教育集团管委会,决策管理整个集团及相关机构。四是集团试点控股民办技工学校,充分利用民办学校“准企业”特质,破解公办院校办企业、办实验室限制,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打通院校到企业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产教融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周旭明,2023.
[2]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李勤道、杨立久、马敬卫,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