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多元化企业“大监督”体系构建研究
周杰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卷烟厂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一、引言
在烟草行业深化改革与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烟草多元化企业作为行业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日益复杂。然而,随着企业运营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业务多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管理挑战也与日俱增。
有效的监督体系作为企业规范运营、防范风险、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防线,对于烟草多元化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构建科学合理、协同高效的大监督体系,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各类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烟草多元化企业监督体系现状剖析
(一)监督认识存在偏差。业务部门对监督工作存在严重认识偏差,将监督职责完全推给纪委,自身监督意识还不够强。这种错误观念使得监督责任在业务部门层面严重缺失,遇到监督任务时,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现象频发,监督工作在业务环节难以有效落地。
(二)监督协同不够有力。监督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形同虚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行动指引。各部门仅关注自身领域问题,工作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成为常态。信息流通不畅导致监督工作出现大量盲区,监督过程衔接困难、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督态势。尤其在聚焦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时,无法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难以实现对关键环节的精准监督和有效防控。
(三)监督手段不够丰富。在监督工作中,职能部门普遍存在重管理轻监督的问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业务审批和流程管控等前端环节,而对事中事后监督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监督手段单一落后,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风险,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防控作用,监督效率大打折扣。
(四)监督能力有待提升。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与新形势下监督工作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和复杂的监督任务,许多监督人员存在“本领恐慌”,专业知识不足、业务技能欠缺、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权威性。
三、构建烟草多元化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必要性
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元化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挑战,构建烟草多元化企业“大监督”体系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整合监督资源,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在传统模式下,各监督部门各自为战,信息沟通不畅且资源难以共享,这不仅导致监督工作存在重复劳动和监督盲区,还使得监督效率低下。而‘大监督’体系则通过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纪检、审计、财务、法务等各类监督资源,构建起一个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监督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监督部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互补,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例如,在开展重大项目监督时,纪检部门可以从廉洁风险防控角度进行审查,审计部门则侧重于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的审计,财务部门关注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法务部门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和建议。各方协同配合,能够全面、深入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有效提升监督效能,避免监督资源的浪费。
(二)精准发现问题,强化问题治理,筑牢企业稳健发展防线。
深化“大监督”体系,犹如为企业安装了一双“慧眼”,能够精准洞察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一方面,它可以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违反制度规定等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员工可能存在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推诿扯皮;或者为了个人私利,无视企业规章制度,擅自违规操作。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同时,企业内部可能存在一些管理薄弱环节,如成本控制不力、资源浪费严重、决策失误等,导致企业效益流失。“大监督”体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这些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和处理,堵塞管理漏洞,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三)强化问题追责与整改,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解决问题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大监督”体系强调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严肃追责和彻底整改。对于查实的问题,要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形成有效的震慑力。同时,要注重问题整改的实效性,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跟踪督促整改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问题整改过程中,“大监督”体系还注重推动企业制度体系的完善。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漏洞,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构建烟草多元化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具体举措
(一)强化监督认知,明确责任分工
1、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监督意识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监督意识培训与宣传活动。针对业务部门人员,定制专门的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内部资深监督人员进行授课,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业务部门在监督中的角色与责任等内容,增强业务人员的监督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利用企业内部刊物、宣传栏、线上学习平台等渠道,定期发布监督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和经验分享,营造良好的监督文化氛围,使监督理念深入人心。
2、制定责任清单,压实监督责任
由纪检部门牵头,制定党委书记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以及纪检监察机构第一责任人责任清单、“一岗双责”清单、监督专责清单。编制实施重点领域部门权责清单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正负面清单,明确各重点领域部门工作流程、权力事项、“关键少数”的权力内容与边界,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和部门职责,制定详细、明确的《职能监督责任和事项清单》和《党支部监督责任和事项清单》。将监督任务逐一分解到各个业务部门和岗位,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在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
(二)加强监督协同,建立联动机制
1、成立协调机构,统筹监督工作
成立由纪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纪检、审计、财务、法务等主要监督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企业监督工作,制定监督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解决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重大监督事项进行决策和指导。设立监督协调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沟通和督促检查。定期召开联合监督联席会议,通报各部门监督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部门间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监督工作有序推进。
2、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企业内部各类监督信息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审计报告、纪检监察案件等,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建立信息定期通报制度,监督部门定期将监督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等信息通过平台进行通报,各部门应及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形成信息闭环,提高信息利用效率,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3、开展联合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监察审计科根据企业重点工作和风险防控需求,收集汇总联合监督项目,报公司纪委会进行选题立项,形成年度联合监督项目计划,再报公司党委会审批后发布实施。例如,针对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密集型业务等领域,组织纪检、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开展联合监督。从各监督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联合监督小组,明确小组负责人和成员职责,制定统一的工作方案和监督标准。联合监督小组按照方案要求,对监督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丰富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效能
1、创新监督方法,拓展监督渠道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拓展监督渠道。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针对企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定期组织开展廉洁风险专项排查、内部控制专项审计等,深入查找问题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实施嵌入式监督,将监督工作嵌入到企业业务流程中,实现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监督。例如,在采购业务流程中,纪检人员参与供应商评估、招标谈判等关键环节,实时监督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加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风险。建立纪委委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深入了解联系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开展情况。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多形式开展党风廉政信息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后,责成相关部门核实处理了 1 起情况反映,并对 1 名责任人作出了调离岗位的处理。
2、建立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监督工作完成情况、问题发现率、整改落实率、风险防控效果等因素,对各部门监督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定期对各部门监督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挂钩,对监督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监督工作不力的部门进行问责。同时,将监督评价结果作为企业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监督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各部门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提高监督工作质量。
(四)提升监督能力,打造专业队伍
1、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根据监督人员的专业需求和业务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审计技术、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进行授课,通过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为监督人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监督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先进经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2、开展交流轮岗,丰富工作经验
建立监督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定期选派监督人员到业务部门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增强业务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监督部门交流学习,提升其对监督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业务与监督的深度融合。实施岗位轮岗制度,对监督人员实行定期岗位轮换,让监督人员在不同岗位上接受锻炼,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监督能力。
五、结论
烟草多元化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是适应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强化监督认知、加强监督协同、丰富监督手段和提升监督能力等具体举措,能够有效整合监督资源,提升监督效能,精准发现问题并强化治理,推动企业制度体系的完善,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然而,“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和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需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大监督”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优化体系运行机制,提升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峰.创建 "1+2+N3 ”大监督党建品牌的实践与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23(08).
[2]王来.国有企业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石油文化,2023(12).
[3]权军强;刘频程.嘉陵特装:深化“大监督”体系,做到“四个到位”[J].企业文明,2023(10).
[4]袁逢波.构建国企大监督格局[J].中国商界,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