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兴趣培养与阅读促进策略研究

作者

张曼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2242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丰富精神世界。对于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世界、塑造品格的重要方式[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实践仍面临诸多困境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中的精读篇目教学内容局限于字词解读与段落分析且忽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教学方法以“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家庭与学校阅读环境联动不够导致学生课后阅读缺乏有效指导阅读评价偏重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对阅读过程与兴趣发展的关注。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难以持续激发阅读能力提升面临“ 高投入、低产出” 的困境深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兴趣培养路径探索科学有效的阅读促进策略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

二、兴趣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核心价值

(一)兴趣是激发阅读主动性的“ 内驱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易受情绪和兴趣影响当学生对阅读内容或形式产生兴趣时会主动应对阅读中的困难并展现出更强的专注度和坚持性。对童话类文本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寻找《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课外读物在沉浸式阅读过程中自然积累词汇、理解情节脉络对科普内容好奇的学生则会通过《十万个为什么》《神奇校车》等书籍探索自然奥秘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提升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这种基于兴趣的主动阅读不同于教师或家长要求的“ 被动式阅读” 学生能在阅读中获得愉悦体验和成就感进而形成“ 兴趣—阅读—收获—更浓厚兴趣” 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二)兴趣是拓展阅读深度与广度的“ 助推器”

缺乏兴趣的阅读往往停留在浅层阅读层面学生仅能理解文本的表面含义难以深入探寻文本内涵而基于兴趣的阅读能促使学生主动扩大阅读范围、加深阅读思考[3]。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依据学生兴趣设计教学活动可有效引导学生实现从“ 读懂” 到“ 读透” 的转变。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教师先通过播放昆虫主题纪录片、展示学生手绘的“ 昆虫世界” 作品激发兴趣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学生不仅能快速理解作者对草虫世界的想象还会主动探讨“ 作者如何将草虫拟人化” “ 若描写身边的小动物会用哪些手法” 等深层问题甚至会主动寻找同类写景散文进行拓展阅读。这种由兴趣驱动的深度阅读与广度拓展能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框架提升思维的灵活度和深刻度。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兴趣培养与阅读促进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立足兴趣需求,构建“ 教材 + 拓展” 体系

教学内容是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基础教师需突破“ 教材至上” 的局限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喜好构建“ 教材精读与兴趣拓展结合” 的阅读内容体系。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文本里的兴趣点对教材内容进行“ 二次加工”教学《司马光》时除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与故事内容可补充“ 司马光砸缸” 不同的传说版本并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历史故事的片段让教材成为激发历史阅读兴趣的“ 导入点”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引入《快乐王子》等同类主题童话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传递[4]。同时要建立“ 分级与分类结合” 的课外读物推荐机制低年级以绘本和拼音读物为主推荐《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猪唏哩呼噜》培养阅读的愉悦感中年级推荐童话和寓言如《夏洛的网》《伊索寓言》引导学生感受情节和人物形象高年级推荐科普散文和长篇小说节选如《森林报》《草房子》满足深层思考的需求。此外需为学生建立“ 阅读兴趣记录档案”为对科幻感兴趣的学生推荐《三体》(少儿版)为对动物感兴趣的学生推荐《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二)创新教学方法:聚焦兴趣激发,打造“ 互动+体验” 课堂

传统“ 教师讲解、学生倾听” 的教学方法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需通过互动型、体验型教学让阅读课堂“ 活” 起来。情境教学方式适合低年级学生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在教室内布置“ 池塘” 场景(用蓝色布料模拟池水、用卡纸制作水生生物模型)让学生扮演“ 小蝌蚪” “ 鲤鱼”“ 青蛙” 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故事内容在互动中理解情节和角色情感。任务驱动方式适合中高年级学生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设计“ 圆明园文化遗产保护小使者” 的任务将学生分为“ 资料收集组” “ 景点还原组” “ 感悟交流组”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搜集资料完成“ 景点介绍卡片” “ 毁灭原因的分析” “ 保护的建议” 等任务在完成任务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还需定期开展“ 阅读交流会” “ 课本剧演出” “ 故事创作大赛” 让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价值每月举办“ 班级阅读交流会” 让学生自主分享喜爱的书籍片段与阅读体会形成互助互进的阅读氛围。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兴趣培养是推动学生实现从“ 要我读” 到“ 我要读” 转变的关键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培育终身阅读者的基础。阅读教育实践中教师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改进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营造联动氛围、健全评价体系为学生搭建“ 爱阅读、能阅读、乐阅读” 的成长平台。兴趣培养与阅读促进是长期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不断关注学生阅读需求和成长变化调整方法、优化实践过程。唯有如此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 良师益友” 助力其在语言的滋养和文化的熏陶中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柏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13):1.

[2]张秀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4):147-149.

[3]丁玉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J].漫科学(科学教育),2024(4):182-184.

[4]万春华.基于"阅读循环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