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环保效益分析
司海龙
身份证:210122199301156310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过度消耗、废弃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施工技术作为一种以环保为核心的新型施工模式,通过整合环保理念与技术手段,在施工全周期中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污染有效控制及生态保护,成为建筑行业响应 “双碳” 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绿色施工技术的内涵与原则
1.1 绿色施工技术的内涵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采用环保型材料、节能设备、循环利用技术及污染控制手段,实现施工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技术体系。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施工中 “重进度、轻环保” 的模式,将环保目标融入施工策划、实施、验收的各个环节,强调施工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1.2 绿色施工技术的核心原则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遵循三大核心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高效技术手段,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废弃物产生,从源头降低环境负荷。二是再利用原则,对施工中产生的可循环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如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加工、雨水的收集回用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环保优先原则,在施工决策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施工对周边生态、空气质量、水资源及居民生活的干扰,确保施工活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3 与传统施工技术的差异
绿色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在理念、过程及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理念层面,传统施工以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为核心,环保仅作为附加要求;而绿色施工将环保理念贯穿全程,视为核心目标之一。在过程层面,传统施工注重施工效率与质量,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缺乏系统控制;绿色施工则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实现资源消耗的动态监控与污染的实时治理。在目标层面,传统施工以工程竣工交付为主要目标。
2 绿色施工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2.1 施工策划阶段的技术应用
施工策划阶段是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基础环节, 通过前期规划为全程环保施工奠定基础。在该阶段,首先通过环保方案专项设计,结合施工场地 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控制、资源利用及生态保护方案,明确施工各环节的环保指标。同时,借助数字 BIM(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流程以减少交叉作业带来的资源浪费,通过虚拟施工提前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点,实现施工方案的绿色化优化。
2.2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
施工过程是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核心场景,涵盖节能、节水、污染控制等多个方面。在节能方面,采用低能耗施工设备、新能源动力机械替代传统高耗能设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的动态调节,减少无效能耗。在节水方面,推广水循环利用技术,如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将处理后的水资源用于场地降尘、设备清洗等,降低自来水消耗。在污染控制方面,通过扬尘在线监测与喷淋联动系统控制粉尘扩散。
2.3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应用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是绿色施工的重要支撑,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资源进行高效回收与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对于建筑废弃物,采用分类收集、破碎加工技术,将混凝土块、钢筋头等转化为再生骨料用于路基填充或二次建材生产;对于施工用水,通过沉淀池、过滤装置对雨水及施工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循环用水系统;在材料利用方面,优先选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环保建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通过精准计算材料用量、优化运输方案降低材料浪费与碳排放。
3 绿色施工的环保效益分析
3.1 生态保护效益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对生态保护具有显著作用。通过施工前期的生态评估与方案优化,可有效避免施工活动对场地周边植被、土壤及水体的破坏,减少因开挖、填埋等工序导致的生态失衡。在施工过程中,扬尘控制技术降低了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减少了对周边植物光合作用的干扰;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则降低了对周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保护了区域生物多样性。此外,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填埋需求,降低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为施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创造了条件。
3.2 资源节约效益
绿色施工技术通过多维度措施实现资源节约效益的提升。在能源节约方面,节能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减少了电力、燃油等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施工临时用电中的补充应用,进一步优化了能源结构。在水资源节约方面,循环用水系统与节水器具的推广,大幅减少了施工用水量,缓解了施工区域的水资源压力。在材料节约方面,精准下料、余料回收及再生材料替代等技术,降低了建材损耗率,减少了资源开采与加工环节的能源消耗,形成了资源节约的良性循环。
3.3 环境改善效益
绿色施工技术对施工区域及周边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直接且多维度的作用。在污染治理层面,通过扬尘在线监测设备与自动喷淋系统的实时联动,可精准抑制施工粉尘扩散,显著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低噪声设备的普及与隔声屏障的设置,能有效阻隔机械运转产生的高频噪音,减少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施工废水经沉淀池、过滤系统分级处理后,可去除其中的泥沙、化学残留等污染物,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全面改善施工场地及周边的空气质量、声环境与水环境。同时,绿色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环保宣传牌、施工人员环保培训等方式,将环保理念渗透到施工全过程,不仅提升了施工团队的环保责任感,也带动周边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环境监督与保护,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在基层的普及。从长远来看,绿色施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打破了建筑行业 “先污染后治理” 的传统模式,通过源头控制与过程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加速行业向 “绿色低碳” 转型,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修复提供持续支撑,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绿色施工技术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在施工全周期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施工的高耗能、高污染模式,更通过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环境改善等多维度效益,实现了施工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当前 “双碳” 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与理念普及,完善配套政策与标准体系,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在更多场景的深度应用,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洁. 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J]. 大众标准化, 2025, (14): 50-52.
[2]姜再君. 住宅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J]. 居舍, 2025, (21): 72-75.
[3]杨光.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 (06): 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