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空间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作者

张天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7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①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爱国主义的表达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青年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和主力军,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因而,剖析当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点,厘清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探索具有针对性的破解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一、网络空间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网络爱国主义内容建设面临挑战

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使爱国主义教育创造出符合青年特征的新内容,为爱国主义教育打造了坚实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建设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内容供给质量良莠不齐。网络技术的创新使得几乎人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青年在网络空间中能够接触的爱国主义内容极具增多,但低质量内容层出不穷,高质量内容有待筛选。教育内容是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如何提升教育内容的质量是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是内容碎片化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整体性构建。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信息传播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碎片化的内容能够使青年快速接收多样的信息,但信息之间往往缺乏必要的关联性和联系性。信息碎片化的泛滥,易使青年在看待爱国事件时缺少辩证的分析和全面的认识,也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构建。

(二)网络爱国主义话语表达有待完善

在网络时代,话语表达方式不断创新,逐渐形成爱国话语多元并存的新样态,不断促进着话语素材的增长和话语合力的聚合。但话语间的协奏并非是在自发状态下得以形成的,当前爱国主义话语表达方式仍存在不足。

第一,网络空间内正确的爱国主义话语有时缺乏富有魅力的表达方式。很多话语主体经常只在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坚持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忽视了话语的魅力性表达。而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了能在网络中传播和渗透,往往采用迷惑性大,吸引力强的话语表达方式对其进行巧妙包装,力图扩大错误观点的传播范围和影响深度。

第二,网络空间内爱国主义话语表达方式一味迎合受众偏好。爱国主义话语表达方式需要与当代青年要求相适应以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但如果过度迎合青年偏好,就容易掉入“ 泛娱乐化” 的陷阱中。这种“ 泛娱乐化” 的话语表达方式扰乱着青年正常的历史认知与历史记忆,消解英雄人物及其精神气概对青年的教育激励作用,影响着青年对爱国主义价值的理解。

(三)网络爱国主义监管治理存在不足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网络法律制度的构建,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青年营造了风清气正、合理有序的爱国主义表达网络新空间,也为网络爱国主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网络爱国主义法律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一是行为规范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各类行为规范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范畴,网络空间内角色和身份的虚拟性也使得其在网络治理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等原因,使得诸如《文明上网自律公约》、《文明上网基本准则》这些行为规范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引导性作用。

二是网络治理技术有待提高。近年来,为了满足网络治理的需要,内容过滤技术、监测分析技术、攻击源追踪技术等网络治理技术应运而生,但这些技术依然停留在对敏感词语、不良信息的屏蔽与追踪阶段,对于网络中谩骂、攻击、欺诈等行为的识别、提醒和阻隔依然未能实现精准化和智能化。网络治理技术在某些时候未能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效指引,这也反映出发展治理技术的迫切性。

二、网络空间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优化内容供给,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力

在复杂多变的网络时代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注重内容建设,以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质量,打造整体性的爱国主义内容及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为目标。

一是紧跟节点热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质量与深度。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达到预知未来话题热度、寻找热门话题深化方向、挖掘冷门话题的内在价值等要求 ① ,从而对青年的信息需求进行精准分析,促进教育内容的有效生产,有效提高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深度。

二是构建整体性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整体性有助于青年以系统观念分析事物,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原则。可以以重大事件和节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这类事件与节点往往涉及层面众多,通过找寻其内在联系,通过大数据进行整合可以构建成体系的内容体系,并通过智能推送等方式使其系统地被青年群体接收。

(三)增强话语魅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

在数字化浪潮中,各类话语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爱国主义话语的传播,因而必须重视话语魅力的提升。

一是爱国主义话语要坚持生活化和时代化并存。一方面,爱国主义话语表达方式要接地气。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和富有温度的话语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拉近爱国主义与青年群体的距离,使青年真正接受和认可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爱国主义话语表达方式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实践和话语本身的不断发展,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话语表达方式往往更容易被青年接受。因而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将经典话语进行时代性创新,又要寻找符合时代特别是符合网络空间话语表达特征的新表达方式。

二是爱国主义话语要始终坚持政治性引领。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不断增加其话语魅力,但绝不是为了表达而表达,为了形式而形式,而是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廓清泛娱乐化思潮理论迷雾 ② ,呈现有理性有深度的话语表达。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要始终坚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引导青年增强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坚持德法并重,增进网络治理保障力

一是注重行为规范的引导性功能。一方面,网络内容服务平台要借助社区规则与平台公约等形式,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过滤与处置的效率,有效净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生态。另一方面,应重视网络信息内容消费者的主体性作用。青年是网络信息内容的重要消费者,其能否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甄别、有效监督与及时反馈,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注重发挥法律的强制性功能。充分发挥法律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作用需要结合网络发展的新特点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提升相关法律制定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已出台《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无法完全解决网络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问题。因此,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细化完善爱国主义相关立法,做到有法可依、精准管理,为青年构筑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态防火墙。

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378.① 邵芳强,刘安.智媒体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4):19-22.② 刘艳.泛娱乐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突围[J].新疆社会科学,2022(04):173-17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