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监测的变电站直流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杨彪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供电局 云南大理 671000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朝着智能化以及高可靠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变电站直流系统作为继电保护与控制装置的核心电源,其运行的稳定性会对电网安全产生直接影响。传统的故障诊断依靠人工巡检以及单一参数监测,存在效率较低、误判率较高以及隐蔽故障难以识别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供电局实际需求,探讨智能监测技术在直流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旨在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一、智能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与关键方法
1.1 多源数据融合与特征提取
智能监测系统借助部署高精度的传感器网络,达成了直流系统全参数的实时采集工作,其具体的技术路径如下:
数据采集层:运用霍尔传感器来监测电流,其精度可达到 ±0.5% ,借助分压电阻监测电压,该监测方式的精度为 ±0.1% ,利用 PT100 温度传感器监测设备温度,其精度是 ±0.59C ,采用交流注入法监测对地绝缘电阻,分辨率为 0.1kΩ。
数据预处理层:原始数据存在噪声与干扰,对此采用滑动平均滤波以及小波变换来去除噪声。例如,针对电压信号实施 3 阶 Daubechies 小波分解,从中提取高频分量里的瞬态故障特征。
特征融合层:凭借特定方式构建一个综合向量,该综合向量涉及了稳态特征与瞬态特征,其核心参数具体如下:
稳压精度:δU=
(ΛUow 为实际输出电压, Uze 为设定电压);
纹波系数:γ= Up
(Upp 为纹波峰峰值, Ud 为直流平均值);
内阻变化率:R =
Ξ(Rt 为当前内阻, R0 为初始内阻)。
表1 直流系统核心监测参数与指标

1.2 混合诊断模型构建
鉴于直流系统故障所呈现出的复杂特性以及非线性特点,构建了一种混合诊断模型,该模型涉及专家知识库与深度神经网络,其具体架构如下所示:
专家知识库:依据历史故障数据以及运维经验来构建规则库。比如,要是出现电压突然大幅下降并且电流发生突变的情况,那就判定为充电模块出现了故障;要是正负母线对地电阻之间的差异大于50kΩ,便会触发接地告警;要是蓄电池内阻的年增长率大于 20% ,则建议对电池进行更换。
深度学习模块:运用长短期记忆网络也就是 LSTM 来训练故障分类器,其输入是特征向量序列,输出则是故障类型概率分布情况。训练数据集涉及 1500 组历史故障样本,验证集的准确率可达到93.7% 。
决策融合层:会将专家规则与深度学习的结果相结合,依靠动态权重调整机制来输出最终的诊断结论,权重分配会依据故障类型进行动态调整,举例来说:当遇到明确规则可覆盖的故障,像是接地故障这种情况,专家规则的权重会被设定为 70% ,而对于复杂模式的故障,比如蓄电池隐性故障,深度学习的权重则会被设为 60% 。
1.3 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
借助边缘计算节点达成数据的本地化处理,以此降低通信延迟,该系统运用的是三级预警机制:一级预警(黄色):参数已经逐渐接近阈值,此时会向运维人员发出提示,使其加以关注。比如,当蓄电池内阻升高到初始值的 1.5 倍这个程度时,就会触发这种预警。
二级预警(橙色):即参数呈现出持续异常的态势,此时建议开启排查流程。例如,当直流母线电压出现波动,且该波动幅度超过± 5% ,并持续长达 10 分钟的时候,便会触发此二级预警。
三级预警(红色):指参数出现了严重超限的状况,此时系统会自动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同时还会通知调度中心。比如说,当接地电阻降低到 10kΩ 以下的时候,系统便会自动将故障支路切断。
二、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与性能验
2.1 故障类型识别与定位
智能监测技术可精准识别直流系统典型故障,包括:
充电模块故障:可凭借稳压精度以及纹波系数异常这两个方面来联合判断。比如,在某一座 500kV的变电站里,充电模块输出的电压出现了波动超出限定范围的情况,而系统在 15 分钟之内就确定是功率管出现了损坏。
接地故障:借助注入低频信号法以及传感器网络来达成接地支路的定位。经过测试可以发现,定位的误差小于 5 米,而且所需时间也有所缩短。
蓄电池出现故障时:凭借将内阻监测与充放电曲线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提前对电池容量衰减情况发出预警。在某 220kV 变电站中,其蓄电池组由于内阻出现异常升高的状况,被提前 3 个月发现,避免了全站失电风险的发生。
表 2 故障诊断性能对比

2.2 系统级故障推演与决策支持
借助混合诊断模型,系统可模拟故障传播的路径,为运维决策给予支持。例如:
负载突变场景:当直流系统的负载突然出现增加的时候,模型的推演过程如下:要是电压跌落的幅度小于百分之十,那么就判定为正常的负载波动,此时建议对充电策略做出调整;要是电压跌落的幅度大于百分之二十,那么就判定为充电模块过载,这种情况下建议启动备用模块并且限制非关键负载。
接地故障扩展场景:倘若正极对地电阻下降到了 20kΩ ,此时模型就会进行预测,负极对地电阻会在 2 小时之内降低到临界值,这种情况就提示要优先处理正极接地支路。
2.3 技术经济性分析
智能监测技术的投入产出比显著:
直接经济效益:在某区域电网当中应用该技术以后,直流系统出现故障引发的主变跳闸事件数量有所减少,一年下来所减少的损失颇为可观。
间接效益:借助提前对蓄电池故障给予预警,可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降低更换成本。
运维效率提升:运维人员工作量减少,故障处理时间缩短。
结语
智能监测的变电站直流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借助多源数据融合、混合诊断模型以及实时预警机制,达成了故障识别准确率与定位效率的提升。此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方法数据维度单一、诊断效率低等问题,还能够为直流系统智能化运维给出系统级解决办法。未来随着数字孪生、5G 通信和 AI 芯片等技术融合,直流系统故障诊断会朝着预测性维护与自主决策方向发展,为构建高弹性电网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炜,刘宇昕,张永良.电力工程直流系统中的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 2024(15):13-15.
[2]李斐.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故障诊断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11):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