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型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作者

李树风

身份证号:140502198711202213

引言

随着居民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升与住宅产业绿色智能化转型推进,传统建筑材料已难以满足现代住宅在环保、节能、功能适配等方面的需求,新型住宅建筑工程材料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支撑。这类材料不仅能通过优化性能提升住宅的舒适性与耐久性,还能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契合绿色建筑、智慧住宅的发展理念,对改善居住环境、推动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型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应用

1.1 室内空间

房屋内室是家庭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其装修过程中,主要是对一些环保材料、舒适材料、实用型材料的应用。比如在墙面和地面材料的使用上,往往都是选择一些环保类的涂料或环保类的板材,其材质主要以水性树脂、植物纤维类等绿色材质为主,生产和操作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安装后不会有味道,可以减轻室内空气的污染,适合于卧室、儿童房等空气污染要求较高的室内环境;环保类板材中,有部分板材可以具备一定的防水、防污性,从而方便清洁和打理,适合一些较潮湿的厨房和卫生间的使用。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施工中,会使用一些隔音材料,以提升房屋的隔音效果,增加使用者的隐私性。其中,有一些隔音材料也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可以辅助室内提高室温,从而节约能源。

1.2 围护结构

外墙作为房屋保护外界环境作用的主要保障设施,保温墙体所用的新材料主要注重如何发挥其节能与透光功能。节能墙材在房屋外墙的设计运用上能节约住宅能源消耗,如用于建筑外墙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所用的挤塑聚苯板、真空绝热板,它们的导热系数低,可以有效阻挡室外冷热空气的传递,冬季能减少房间内的热量向外界散逸,夏季能阻挡外界的热量进入室内,减少暖气与空调的使用;部分保温墙材有防火、防老化的功能,能增强外墙的强度,节省了后期的修护成本。在窗户的设计运用上,新型透光节能材料开始代替普通玻璃,Low-E 中空玻璃是在镀有金属或其他合金的玻璃上增加低辐射涂层(镀膜),让射入玻璃内的太阳光有效反射出去,并能让室内的阳光充足地射入屋内,而且它对红外线的反射率也非常高,具有隔热的作用,它兼有较强的隔音功能。

1.3 水电与设备配套

水电配套新型建筑材料是以提高建筑材料的耐用性、节能性和智能性为方向,给水排水方面,耐腐蚀管材取代铸铁管、镀锌钢管,这些管材耐腐蚀、老化性能好,不易因水质或者常年使用而渗水、锈蚀,管道使用年限长,维修更换管道次数少;管道内壁平滑,减少水流阻力,节省输水动力。卫生洁具方面,节水型材料较多,节水型坐便器采用两段冲水方式、节水型水龙头通过科学设计出水口,减少其出水量,在保持相同使用功能情况下节约水资源。

二、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2.1 性能层面

建筑新材用于住宅工程产品稳定性与耐久性较差,不能完全满足住宅长期有效使用寿命的需求,部分绿室内资环境适应性强,如部分纤维基绿色板材,材料的稳定性会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增加吸湿膨胀、变形开裂的情况,在厨房和卫生间的等场所使用时,必然会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长短;部分绿色涂料,虽然在使用初期的 VOC 释放量低,但是长暴露于日照下的或温度变化频繁情况下出现褪色、起皮等问题,必然会使墙面失色与绿色性能的稳定。功能性上,部分隔音材料的功能会因时间增长而有所衰减,影响使用者的感受。

2.2 应用层面

新型建材与传统施工工艺的适配性不足,且安装维护难度较高,制约其大规模应用。在施工环节,部分新型建材的安装工艺与传统工艺差异较大,例如新型节能保温外墙系统对基层处理、粘结剂配比、板材拼接精度要求远高于传统外墙施工,若施工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易出现粘结不牢固、保温层空鼓等问题,影响外墙保温效果与结构安全性;部分智能温控地板需与住宅电路系统、温控终端联动安装,对施工人员的电气知识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传统施工团队往往缺乏相关经验,易出现线路连接错误、温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

2.3 市场与认知层面

新型住宅建筑工程材料面临市场接受度低、行业标准不统一的双重困境。从市场认知来看,消费者对新型建材的了解不足,部分消费者仍存在新型建材价格高但实用性不如传统建材的固有认知,在装修选材时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传统建材;部分开发商为控制成本,也更愿意选用成熟的传统建材,对新型建材的推广意愿较低。部分环保建材的环保性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市场乱象丛生,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信任度,阻碍新型建材的市场推广。

三、优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3.1 技术研发

聚焦性能短板与应用适配难题,强化技术研发突破。针对材料性能稳定性不足,加大对环保建材、功能性材料的改性研发,例如在植物纤维基环保板材生产中添加防潮剂与抗裂剂,提升其在潮湿环境中的抗变形能力;对环保涂料进行耐候性改良,增强其抗紫外线、抗温度波动能力,避免长期使用出现褪色起皮。针对功能性材料衰减问题,研发高性能隔音材料,通过优化纤维结构减少压实变形,延长隔音性能稳定周期。

3.2 市场与政策引导

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培育,提升新型建材接受度。政策层面,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开发商使用新型建材的住宅项目给予税收减免或建设补贴,降低企业成本压力;将新型建材应用比例纳入绿色住宅评价体系,优先支持达标项目审批与评优,引导开发商主动选用。市场推广层面,开展消费者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展示新型建材的环保、节能优势,打破价格高实用性差的固有认知;推动房企与建材企业合作打造示范住宅项目,让消费者直观体验新型建材的使用效果,增强市场信任度。

3.3 标准与服务完善

构建统一标准体系与专业服务网络,保障应用质量。标准建设上,加快制定新型建材统一标准,明确环保建材的 VOC 限值、智能温控建材的精度指标等关键参数,规范检测方法与验收流程,避免标准混乱;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标准协调机制,统一不同机构的评价指标,确保检测报告公信力。服务完善层面,搭建专业安装维护体系,培育具备新型建材施工能力的团队,开展专项培训并颁发资质证书,保障施工质量;建立新型建材售后维修平台,配备专用工具与配件,提供上门检修服务,解决维修难问题。

结语

新型住宅建筑工程材料凭借环保、节能、智能等特性,为住宅品质提升与产业转型提供关键支撑,其在室内、围护、水电配套中的应用成效显著。虽受性能、应用、市场认知等问题制约,但通过技术研发、政策引导与标准完善可有效突破。随着技术迭代与市场普及,新型建材将更深度融入住宅建设,推动住宅产业迈向高品质、低能耗、智能化新阶段,为居民打造更优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超.建筑工程中新型节能材料的应用与性能分析[J].石材,2024,(08):110-112.

[2] 曾浩, 张学贤, 高晓彤, 等. 装配式建筑在农村新型住宅应用上的推广分析[J]. 当代农机,2021,(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