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供燃气存在的问题

作者

申建宇

身份证号:130623199307050617

引言

随着燃气在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城市供燃气系统已成为城市正常运转的能源生命线。然而,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特性,一旦安全管理出现漏洞,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近年来,多地发生因供燃气系统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燃气泄漏爆炸事件,暴露出城市供燃气安全管理存在的短板,也让供燃气安全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城市供燃气安全管理现存问题

1.1 隐患排查体系不健全,风险识别能力弱

隐患排查是安全管理的前置环节,但当前城市供燃气隐患排查体系存在覆盖不全面、手段传统、闭环管理缺失等问题。在排查范围上,部分燃气企业仅关注管网、储配站等企业端设施,忽视用户端安全隐患,如居民用户私接私改燃气管道、使用未认证燃气具、厨房通风不良等,这些用户端隐患占燃气安全事故诱因的比例较高,却未纳入常态化排查范围。在排查手段上,仍以人工巡检为主,依赖工作人员经验判断,缺乏先进技术支撑。人工巡检难以覆盖复杂地形与隐蔽区域,部分企业虽配备检漏设备,但设备更新不及时,检测精度低,无法精准识别风险。

1.2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事故应对效率低

应急处置是减少安全事故损失的关键,但当前城市供燃气应急处置能力存在预案不完善、队伍不专业、物资保障不足等问题。在应急预案方面,部分城市燃气企业的应急预案内容笼统,未结合不同事故类型制定具体处置流程,也未考虑不同场景的特殊性,导致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处置混乱。 在应急队伍建设上,专业力量薄弱。部分企业应急队伍由日常维修人员兼职组成,缺乏系统的应急培训与实战演练,对事故现场风险评估、安全防护、处置操作等技能掌握不足,难以应对复杂事故。

1.3 用户安全意识薄弱,违规用气行为普遍

用户是供燃气系统的终端,其安全意识与用气行为直接影响系统安全,但当前城市供燃气用户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违规用气的问题。在居民用户中,部分用户缺乏基本的燃气安全知识,不清楚燃气泄漏的识别方法与应急处理步骤,遇到燃气泄漏时易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部分用户为方便使用,私接私改燃气管道、擅自安装燃气热水器,且不聘请专业人员施工,导致管道连接不规范、气密性不达标,增加泄漏风险。

1.4 监管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

监管机制是保障供燃气安全管理的外部约束,但当前城市供燃气安全监管存在监管主体分散、监管手段单一、责任追究不严格等问题。在监管手段方面,仍以定期检查、专项整治为主,缺乏常态化、智能化监管。部分监管部门仅在重大节日前开展安全检查,检查频次低、覆盖范围有限,难以实时掌握供燃气系统安全状态;未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展远程监管,无法及时发现企业违规操作、设施异常等问题。在责任追究方面,处罚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对燃气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用户违规用气的处罚标准偏低,且执行不严格,无法形成有效震慑;事故发生后,责任追究多聚焦于直接责任人,对监管部门、企业管理层的问责不够,导致安全管理责任难以层层落实。

二、城市供燃气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2.1 完善隐患排查体系

提升风险识别精度 构建全范围、全手段、全闭环的隐患排查体系是防范安全事故的基础扩大排查覆盖范围,将用户端纳入常态化排查,制定居民用户、工商业用户安全排查清单,明确排查内容与频次,定期开展上门排查,确保无排查盲区。 升级排查技术手段,推动人工 + 智能结合。为巡检人员配备高精度激光检漏仪、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提升隐患识别精度;引入管道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对地下管网、高空管道等复杂区域开展巡检,实现隐患排查无死角。

2.2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事故应对效率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需从预案、队伍、物资三方面协同发力。优化应急预案体系,制定总体预案 + 专项预案 + 现场处置方案的三级预案体系。总体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专项预案针对管道泄漏、爆炸、火灾等不同事故类型制定具体处置流程,现场处置方案细化操作步骤;定期组织预案评审,结合事故案例与城市发展变化更新预案内容,确保预案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建设专业应急队伍。组建专职应急抢修队伍,配备具备燃气专业知识、应急处置技能的人员,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提升队伍协同作战能力;建立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与周边城市燃气企业签订应急互助协议,在重大事故发生时实现人员、设备互助,形成应急合力。

2.3 创新宣传方式

提升用户安全意识 用户安全意识提升是从源头防范事故的关键,需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实现安全知识精准传递。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差异化宣传内容。对居民用户,重点宣传燃气泄漏识别、应急处理、合规用气知识,制作通俗易懂的图文手册、短视频;对工商业用户,重点宣传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设备定期检查、员工培训要求,开展专题培训与现场指导。采用多元化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线上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社区业主群等渠道推送安全知识,通过直播形式开展燃气安全课堂,与用户实时互动答疑;线下在社区、学校、商场、餐饮集中区设置宣传展板,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开展燃气安全进万家活动;针对老年用户、租房用户等重点群体,开展一对一上门指导,确保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2.4 优化监管机制

压实安全管理责任 完善的监管机制是推动安全管理落地的保障,需从协同监管、智能监管、责任追究三方面优化。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明确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供燃气安全监管职责,制定部门协同工作规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监管信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与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企业违规操作、用户违规用气行为,形成监管合力。推动监管手段智能化。搭建城市供燃气安全监管平台,整合燃气企业运行数据、隐患排查数据、用户用气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安全风险,实现风险实时预警;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燃气储配站、调压站等关键设施进行 24 小时监管,及时发现违规操作与设施异常,提升监管效率。

结语

城市供燃气安全管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与社会稳定。当前,城市供燃气安全管理存在隐患排查不全面、应急处置能力弱、用户意识薄、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制约了供燃气系统的安全运行,亟需通过系统性策略加以解决。 通过完善隐患排查体系、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创新用户宣传方式、优化监管机制,能够构建起预防、应对、保障、的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防范燃气安全事故,提升供燃气系统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邹涛.城市供燃气存在的问题[J].中华建设,2014,(06):74-75.DOI:CNKI:SUN:CJJA.0.2014-06-031.

[2] 竹俊卿, 王亚慧, 郝学军, 等. 城市供燃气系统预案库开发[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29(01):55-58.DOI:CNKI:SUN:BJJZ.0.2013-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