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发酵食品生产用功能微生物的改良及发酵技术分析

作者

周盈盈 张美燕 李威锋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1、引言

全球食品工业中发酵食品是重要部分,且近年在健康饮食和功能性食品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近五年行业数据表明,全球发酵食品市场规模超 1500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 7%以上,亚洲市场处于主导位置。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食品需求增加以及发酵技术不断创新促使它持续增长。发酵食品生产以功能微生物为核心驱动力,其代谢活性直接关系到产品品质、风味以及功能性成分含量。不过传统发酵存在菌种种性不稳定、发酵效率低等问题,这限制了产业发展。本研究聚焦功能微生物改良和发酵技术优化,用基因工程手段筛选改造好多株能高产功能代谢物的工程菌株,还利用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系统优化发酵工艺参数[1]。研究既关注菌株改良后的代谢效率和产物转化能力,也全面评估安全性以保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这些工作给发酵食品产业技术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并且为新型功能性发酵食品开发打基础。全球食品工业朝着高效化、功能化转变,在此背景下,这项研究有着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功能微生物改良及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功能微生物的筛选与改良策略

近年来,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功能微生物的筛选与改良成为发酵食品产业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在传统发酵食品里,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是主要功能微生物且它们的代谢产物直接影响产品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不过在发酵时这些微生物常受高渗透压、低 pH 值或者高温之类环境胁迫从而不能充分施展性能,为解决该问题,研究者运用定向进化、基因编辑和代谢工程等手段改良功能微生物,比如用 CRISPR-Cas9 技术改造乳酸菌关键代谢通路,结果乳酸和功能性多肽产量大大提高,另外借助高通量筛选技术从自然界分离野生菌株并用诱变育种优化其性能,数据表明,菌株改良后耐受性和代谢活性分别提升 30% 和 25% ,给工业应用打下基础。

系统的评估体系是改良策略成功实施的关键,通过全面分析菌株的遗传稳定性、代谢网络和环境适应性就能保证改良后的菌株在实际发酵条件下稳定表现。得注意这些年全球发酵食品市场规模一直在扩大,预计 2025 年能超 7000 亿美元,这促使功能微生物改良技术不断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研究人员不但看重菌株的高效生产性能还重视其安全性与合规性,经由修饰基因及其代谢产物的毒理学评价确认改良菌株在食品安全方面可靠从而让其后续产业化应用有了保障[2]。

2.2 发酵工艺优化与控制技术

提升发酵食品品质的关键在于优化发酵工艺,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活力,因为研究显示发酵条件即便有小小的变化也可能对功能微生物的代谢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并且让最终产品的成分和特性随之改变,所以用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能从复杂工艺参数里挑出最优组合,就像在乳酸菌发酵时,调整温度、pH 值和底物浓度就找到了高产乳酸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工艺后发酵周期缩短 20%-30% 且功能因子含量增加 15%-25% ,这个系统化优化方法不但提高发酵效率还让产品感官品质改善不少。

发酵工艺的精准化发展被实时监控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在发酵过程的关键指标例如溶解氧、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代谢产物浓度等由在线传感器监测之后能实现在线传感器监测发酵过程的关键指标像溶解氧、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代谢产物浓度等,从而达成发酵条件的动态调整。这几年,人工智能算法在发酵工艺里的引入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拿深度学习模型来说,它能依据历史数据预判发酵过程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并提前干预,这种智能化管理方式既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又大大提高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统计显示,运用智能控制技术的发酵生产线产能提升大概40% 且产品一致性明显变好。

2.3 新型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不断增长使新型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里的应用越来越广,并且把改良的功能微生物和先进发酵工艺相结合既能提升传统发酵食品的品质又可开发出有特定功能的新产品,例如用能高产 γ -氨基丁酸的工程乳酸菌发酵制作的功能性饮料,其中活性成分含量是传统工艺的两倍多。固态发酵技术改进后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发酵食品可大规模生产从而满足市场的营养强化食品需求,这些技术创新不但拓宽了发酵食品的应用范围还给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想法,全球新型发酵技术推广加快发酵食品产业结构升级且这一领域未来发展前途很广。

未来,新型固态发酵技术将朝着更精准、更智能、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在技术融合上,合成生物学技术将实现功能菌种的定向改造,如通过基因编辑优化黑曲霉的酶系表达,进一步提升底物转化率;数字孪生技术将构建虚拟发酵场景,实现发酵过程的全周期模拟与优化。在产品创新上,个性化功能食品将成为重点方向,如针对高血压人群开发高 GABA 发酵食品,针对运动人群开发高蛋白发酵代餐。在产业模式上,"微生物资源库 - 发酵技术平台 - 功能性产品" 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将逐步形成,通过建立菌种资源库与工艺参数数据库,为不同原料与产品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3、结论

发酵食品产业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这几年在全球一直稳定增长且年均增长率为 5%-7% ,本研究通过改良功能微生物以及优化发酵技术,成功开发好多株性状优良的工程菌株并且建立起与之相配的最佳发酵条件,改良后的菌株在代谢活性、产物转化效率和环境耐受性上表现出色,能大幅缩短发酵周期并提高功能因子含量,从而奠定发酵食品品质提升的坚实基础,而且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改良菌株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这保障了其在工业化生产里的应用,这些成果不但推动发酵食品产业技术革新,还给新型功能发酵食品研发开创新路,在行业发展可持续方面意义重大[3]。

参考文献

[1]牛茵;吴双慧;何济坤;蔡自建;尤天棋;陈娟;.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分析自然发酵羊肉香肠中微生物多样性及挥发性风味功能基因[J].食品科学,2024(02):150-159.

[2]布仁其其格;董超;包玉龙;红梅;张三润;李少华;芒来;马春丽;.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酸马奶发酵过程中活性微生物功能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4(04):5-13.

[3]徐文华;张文钊;侯海军;魏文学;盛荣;.发酵对米粉生产的降镉作用及其微生物学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02):1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