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微一端”网络思政阵地的运营短板与归因分析
夏晶晶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引言
当下,以 AIGC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潮正在刷新着网络内容生态和信息传播形态,传统媒体中“三微一端”作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的重要载体,或将面临被边缘化或异化的境地。本文基于对 20 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深度访谈,系统分析“三微一端”运营的现实问题及其深层成因,为提升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提供思路。
一、高校 “三微一端” 网络思政阵地运营短板
(一)内容传播力不足,学生关注度低
据访谈数据统计, 85% 的思政工作者认为目前“三微一端”思政内容存在“传播窄化”问题。其一,思政内容形式单一,以文字文章展现为主,缺少微视频、H5 等贴近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思政内容,例如,有辅导员反映,其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开展的网文活动,固定推送思政主题文章,但阅读量普遍偏低,多在 200 次区间;其二,思政内容选题偏重于政策理论及宏观时政,与高职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占比较低。这一现象也得到了一位思政课教师的印证。据其介绍,其所在的马克思注意学院曾推送“工匠精神”等主题文章,但学生参与度不高。后续调研表明,学生对“技能竞赛经验分享”、“转本考试经验分享”等更具实用性的职业发展类内容表现出更强关注度。
(二)平台联动薄弱,未形成育人合力
高校“三微一端”平台存在多头管理、分散运营的问题。校级公众号、微博常分属不同部门,加之各二级学院普遍建有学院微信公众号,形成了“校—院”两级传播体系。然而,由于缺乏统筹协调,该体系并未形成内容互补,甚至出现同一内容反复在各平台上传播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思政工作者指出,这种现象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会引起学生的信息厌倦感,同时,各平台间未打通,也很难采集、分析学生使用不同平台产生的行为特征和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开展“精准育人”。
(三)互动机制表层化,反馈回路虚置
过半数思政工作人员认为,“三微一端”的运营处存在“单向传播”的惯性思维,其互动机制存在表层化与虚置化问题。这一现状是高校在舆情风险管控与育人互动需求之间艰难平衡的结果,却也直接压缩了即时的意见交换空间。
与此同时,本应作为补充通道的结构化反馈渠道却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脱节,并未能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变成教育契机,如有学生咨询实务问题却无人回应;又如本应是替代性互动方式的话题讨论、投票等,其实质仍呈现一定的单调性,缺少吸引力。
(四)技术支撑薄弱,制约内容创新
一方面,面对 AIGC 等前沿技术浪潮,部分高校已上线“AI 辅导员”助力思政工作,但这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系统开发与运维,校内技术支撑往往缺位。另一方面,校园内各类应用系统繁杂,界面设计与交互体验不统一,进一步降低了学生使用官方平台的意愿。与此同时,多数思政工作者也缺乏如视频剪辑、数据分析等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大量事务性工作外的时间,难以独立完成高质量内容创作与精准化运营,导致平台吸引力持续弱化。
三、高校 “三微一端” 网络思政阵地运营短板归因分析(一)教育队伍维度:思政工作者媒介素养与精力投入双重不足
一方面,部分思政工作者尚未完全适应新媒体传播范式,缺乏必要媒体素养和知识结构,不能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工具手段提高内容质量和工作效率,访谈显示, 60% 的思政工作者“未接受系统新媒体运营培训”。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普遍面临事务性工作繁杂的困境,平台内容更新、互动回复等需要持续投入的工作极易被边缘化,导致运营停留在“有即可”的维持状态,难以向“优而精”提升。
(二)管理机制维度:协同壁垒与评价导向阻碍矩阵效应形成
跨部门协同机制缺位造成了平台联动、反馈回路虚化。校级—院级平台及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缺乏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导致内容重复推送、资源浪费,难以形成育人合力。此外,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并且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一线思政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三)资源供给维度:技术支撑与专项投入的持续性短板
稳定的资源供给是平台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从技术上看,“三微一端”在学校方缺乏技术支撑人员进行长期的维护和迭代更新,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使用体验需求。对于引入“AI辅导员”等智能应用,更面临专业技术团队支撑乏力的困境。从运营上看,由于缺乏专项经费和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使得运营团队缺乏持续创新的动力。
(四)受众适配维度:对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与需求把握不精准
高职学生“重实践轻理论”、“关注职业发展”、“阅读碎片化”,更倾向于接收直观、实用的信息形态,但部分思政工作者在内容创作时未充分考量,导致供需不匹配。一是内容选题脱离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更注重政策导向及上级安排而忽视对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调研;二是内容形式不符合学生阅读习惯,有辅导员表示,3000 字的“职业规划指导”阅读量远远比不上 5 分钟的微课。
参考文献
[1] 杨化。高校 “三微一端” 网络思政阵地建设路径探析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5):143-145.
[2] 毕亮。高职学生 “三微一端” 使用现状及教育引导策略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8):78-81.
[3] 刘敏。高职 “三微一端” 网络思政内容创新路径研究 [J]. 职业技术教育,2022 (23):68-7
[4] 张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网络思政阵地运营策略 [J]. 中国成人教育,2022 (11):89-92.
[5] 陈明。高职 “三微一端” 用户需求与运营优化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23 (04):75-79.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4 年度校社科联项目“三微一端”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研究成果 (JSGYSKLYB-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