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措施
刘沛
身份证号:410204197310162019
引言
机械制造作为制造业的核心领域,其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与企业竞争力。传统机械制造工艺长期依赖经验化参数设定与实体试错模式,在多品种生产场景下难以快速响应需求变化,且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多,既无法满足高精度、柔性化的现代生产要求,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随着科技进步,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应运而生,凭借高精度、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的特征,为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带来革命性机遇。
一、先进制造技术核心体系
1.1 典型先进制造技术类型
典型先进制造技术类型各有侧重,共同构成支撑机械制造工艺升级的技术矩阵。增材制造技术以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成型,无需传统模具与复杂切削,能直接制造复杂结构件,打破传统工艺对构件形态的限制;工业机器人技术凭借高精度执行机构与可编程控制,可稳定完成焊接、装配等重复性操作,还能适应高危生产环境;智能传感技术通过各类感知器件捕捉工艺过程中的关键状态信息,为工艺监测提供实时数据支撑;柔性制造系统以模块化设备与智能调度为核心,可快速调整生产流程,适配多品种生产需求;绿色制造技术围绕资源高效利用与环保目标,通过低能耗设备、清洁工艺及废弃物回收,降低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特征
先进制造技术具备高精度、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的核心特征。高精度可满足机械制造对产品尺寸、形位公差的严苛要求,解决传统工艺难以达到的精度标准;智能化能让制造系统自主感知、分析并调整工艺参数,减少对人工经验的依赖;柔性化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高效切换;绿色化则契合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需求,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负担。这些特征与机械制造工艺的适配逻辑清晰:高精度特征对应切削、装配等工艺对产品精度的优化目标,提升生产线适应性。绿色化特征则与各类工艺的环保优化目标匹配,推动制造过程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型,最终实现先进技术与工艺优化的深度融合。
二、械制造工艺优化基础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特征
2.1 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基础是保障生产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支撑,其核心在于围绕关键工艺类型,以精度、效率、成本、环保为目标,不断改进工艺方法与流程。先进制造技术的高精度、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核心特征,恰好与这一基础的优化需求高度契合,为工艺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2.2 机械制造关键工艺类型
机械制造关键工艺类型覆盖产品生产全链条,各类型在制造流程中承担不同职责。切削工艺借助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去除多余材料,精准塑造零件形态,常见于轴类、盘类等规则零件加工;铸造工艺将熔融金属注入预设模具,待冷却后形成复杂结构构件,适用于大型、异形零件的批量制造;焊接工艺通过高温或高压作用,使金属材料实现原子间结合,是钢结构件拼接成型的核心手段;装配工艺按照设计标准将分散零件组合成完整产品,直接决定产品整体性能与使用可靠性;表面处理工艺通过涂层、热处理等方式,改善零件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提升产品的耐磨性、耐腐蚀性与外观质感。
2.3 传统工艺优化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工艺优化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制造需求。这类方法过度依赖工程师的经验积累,工艺参数设定多基于过往生产案例,缺乏对多参数相互作用的系统分析,切削工艺中切削速度、进给量的搭配,往往凭经验确定,易导致参数组合偏离最优状态,影响产品精度稳定性。
三、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机械制造工艺优化核心措施
3.1 增材制造技术驱动的工艺优化
增材制造技术以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重塑机械制造工艺逻辑,从结构成型与生产模式两方面实现优化。在复杂结构件制造中,传统工艺需通过多道切削、拼接工序完成的复杂内腔或镂空构件,增材制造可直接依据三维模型一体化成型,省去模具设计与多工序衔接环节,减少材料因切削产生的浪费,同时避免拼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精度偏差。针对个性化定制需求,增材制造无需调整生产线或更换模具,仅通过修改数字模型即可改变构件形态,快速适配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缩短从设计到生产的周期,打破传统工艺在定制化生产中面临的效率瓶颈。
3.2 工业机器人技术驱动的工艺优化
工业机器人技术通过自动化与高精度特性,推动机械制造工艺向稳定化、高效化转型。在重复性工序中,如焊接、装配等,机器人可按照预设程序精准执行操作,避免人工操作中因疲劳、经验差异导致的工艺波动,保障每一个工件的加工质量一致性。对于焊接工艺,机器人能稳定控制焊接轨迹、电流与速度,减少漏焊、虚焊等缺陷;在装配工艺中,机器人的高精度定位能力可提升零件组装的契合度,降低装配误差。
3.3 柔性制造系统驱动的工艺优化
柔性制造系统通过模块化与智能调度,解决传统生产线刚性与市场需求柔性不匹配的问题。该系统以数控机床、智能输送设备与调度软件为核心,各设备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数据互通与协同工作。当生产需求发生变化时,如切换生产不同型号的零件,柔性制造系统可快速调整设备参数、更换工装夹具,并通过调度软件重新规划生产流程与物料配送路径,无需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在多品种混线生产中,系统能根据订单优先级动态分配生产资源,平衡各工序的生产节奏,避免某一工序因负荷过高导致的停工等待,实现工序间的高效衔接,提升整体生产线的利用率与响应速度。
3.4 绿色制造技术驱动的工艺优化
绿色制造技术围绕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友好目标,从能源消耗与废弃物处理两方面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在能源利用上,绿色制造技术采用低能耗设备,如变频数控机床、节能型加热装置等,减少工艺过程中的能源损耗;通过优化工艺路线,如合并冗余工序、缩短加工路径,降低生产过程的总能耗。在废弃物处理环节,绿色制造技术通过回收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如对切削工艺产生的金属边角料进行分类回收与再加工,将其重新转化为原材料;对表面处理工艺产生的废液、废气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语
本文围绕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展开探讨,明确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绿色制造等技术,分别从结构成型、工序稳定、多品种适配、可持续发展维度突破传统工艺局限。虽当前存在多技术协同不足、中小企业应用难等问题,但先进技术对工艺升级的核心作用毋庸置疑。未来需深化技术融合,探索低成本应用方案,推动机械制造工艺向更高精度、效率与环保水平迈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谌小婷.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1,(18):196-197.
[2]郭占斌,迟心蕊,付程.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措施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1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