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巡审联动”工作实践与探索
卢君
一、引言
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监督体系的完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为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监督效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指引。作为国有企业党委巡察与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着重于政治层面的监督,聚焦政治问题;后者则以经济监督为基本职责,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经济活动合规。本文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巡察与审计的联动保障机制,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监督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巡审联动”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政策导向的必然选择
从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巡审联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国家层面不断强调加强巡视巡察与审计监督之间的贯通协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巡视与审计应当加强协调配合,为二者联动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依据。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国资委也纷纷出台具体制度,构建起完善的制度框架,为“巡审联动”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引和坚实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的关键举措
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工作中,“巡审联动”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企业管理问题的日益复杂和隐蔽,“巡审”监督不断深化。其中,“一把手”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人物,成为监督的重点对象。巡察工作主要聚焦于政治层面,通过检查企业的政治生态、党的建设等方面,发现潜在的政治风险和问题;审计监督则侧重于经济层面,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进行全面审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合规使用。二者相互联动,能够从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全面、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履职情况,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有效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
(三)提升监督效能的重要途径
“巡审联动”是提升国有企业监督效能的重要途径。巡察监督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为工作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揭示企业在廉洁风险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敲响警钟。审计监督则凭借其专业的经济分析手段,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合理运用。当巡察与审计实现联动时,巡察工作可以借助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审计工作则可以依靠巡察的权威性和震慑力,推动企业及时整改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巡审联动”的全流程实践建议方案
(一)巡审前:科学制定计划,深度研透对象
在开展巡审工作之前,科学的计划制定和深入的对象研究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制定详细的巡审计划。明确巡审的目标、范围、重点和时间安排,确保巡审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对巡审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了解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问题,为巡审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在制定巡审计划时,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风险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巡审资源,优先对高风险板块进行巡审。在研究巡审对象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相关人员等方式,深入了解其业务运作模式和管理情况,为后续的巡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巡审中:融合开展,联动查问题
在巡审过程中,程序融合和问题联动查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核心。巡察和审计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在程序上,可以将巡察的谈话、查阅资料等程序与审计的账目审查、数据分析等程序相结合,形成一套协同高效的工作流程。例如,在查阅企业财务资料时,巡察人员可以从政治纪律和规矩的角度,审查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审计人员则可以从经济专业的角度,分析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这种程序融合的方式,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发现问题。同时,在问题查找过程中,巡察和审计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沟通会议,交流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共同分析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形成问题清单。对于重大问题,可以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确保问题查深查透。
(三)巡审后:共享结果,深化运用
巡审工作结束后,结果的共享和深化运用是体现巡审价值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巡审结果共享机制,确保巡察和审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共享巡审成果。巡审结果不仅包括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还应包括对问题的定性分析、责任认定和建议意见等。通过结果共享,各部门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整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结果运用方面,国有企业应将巡审结果与企业的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巡审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四、“巡审联动”在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联动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巡审联动”效率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统一的巡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巡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通过该平台,巡察和审计专业可以实时上传和下载巡审资料,进行在线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巡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巡审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资金流动和交易行为;通过对员工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廉洁风险点。
(二)完善制度体系,保障联动规范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障“巡审联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应进一步细化“巡审联动”的相关制度,明确巡察和审计专业在联动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制定统一的巡审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巡审工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巡审联动”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巡审联动”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高联动能力
人才是推动“巡审联动”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应加强巡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熟悉巡察业务又掌握审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实践等活动,提高巡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巡审人员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为“巡审联动”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论
国有企业“巡审联动”工作是顺应政策导向、强化领导干部监督、提升监督效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全流程的实践探索,包括巡审前的科学规划、巡审中的融合开展与问题联动查找、巡审后的结果共享与深化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巡察和审计的协同优势,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制度体系的完善和人才培养的强化,“巡审联动”工作将在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