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策略

作者

苏海燕

焉耆县第四中学 841100

引言

教育领域改革动作的频发,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而传统形式上,教师如果采用单学科教学,向学生讲授美术基本知识,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当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通过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美术,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问题

1. 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形式上教师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时,注重于对学生进行传授绘画技巧,以及欣赏经典、单一美术作品,忽视了现代艺术、设计思维等新领域,学生难以接触多元艺术形式,容易导致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缺少新鲜感和挑战性,从而降低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受限于单一学科的教学方法,忽视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导致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片面,难以全面感受美术魅力。

2. 教学方法陈旧

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认为美术作为“副科”,对于这个科目的讲解并不重视,只采取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模仿,忽视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影响了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没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3. 与实际生活脱节

小学美术课程中教材中存在着内容滞后的现象,未能及时融入现代生活中的新元素和学生的兴趣点,导致学生难以在教材中找到共鸣,创作灵感受限。同时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没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知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如何应用,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生不能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无法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审美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小学美术课堂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意义

1. 拓宽学生视野

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就是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美术学科当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视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广度。

2. 培养综合素养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能够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组织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将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到一起,学生需要运用不同角度和不同领域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来完成跨学科任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形式上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由于其采用了单学科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跨学科整合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形式上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通过将美术与学生其他学科结合,来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美术课堂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与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策略

1. 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据,决定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设置科学、系统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主题是跨学科教学的枢纽,能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涵养和发展核心素养。一个好的教学主题能够指向问题解决的方向,植根于学科知识,强化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的关联与整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调动所学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整合运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深入挖掘小学美术教材,根据美术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确定出教学主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小学美术《文物修复师》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一教材内容,发现其主要聚焦于文物修复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文物本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探寻历史密码——当美术邂逅文物修复”为主题,将美术学科与历史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满足跨学科教学对学科知识关联与整合的要求。同时,教师设置的这个主题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索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在文物修复课程开始时以历史知识为导入,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典型文物的特点和背景知识,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唐代的陶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在当时的用途、制作工艺以及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为后续的文物修复学习奠定历史基础。然后教师在学生进行文物修复的实践当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到的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的特点,尽可能地还原文物的原始风貌。

2. 整合学科知识,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环节,能够将教学目标内化到具体的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升认知能力,还能够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围绕确定的教学主题,整合多学科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大地的肌理》时,教师就可以整合学科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整合美术、地理、文学学科知识,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与艺术创作的融合。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大地的风貌,如沙漠的沙丘纹理、山脉的褶皱、梯田的层次感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这些大地肌理形成的地理原因。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或旅游时见到的大地肌理现象,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大地肌理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将美术与文学结合,通过展示不同以大地肌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摄影作品等,并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笔触等来表现大地的肌理,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中对大地肌理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同时以文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悟,以及从美术和文学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自己对大地肌理的理解和感受。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来围绕大地肌理的主题进行美术创作。

3. 创设真实情境,深入学习活动

许多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忽视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将美术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不能产生情感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导致了学生面对美术的教学内容会感到抽象和枯燥,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为学生模拟出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当中,来深入学习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内在动力,还能增强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美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小学美术《趣味游乐园》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来让为学生设置一个“设计我的梦幻游乐园”的跨学科综合活动。首先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去游乐园游玩的经历,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乐园里印象最深刻的项目、看到的有趣场景或者遇到的开心事,可能有的学生可能对过山车的刺激记忆犹新,有的学生喜欢旋转木马的浪漫氛围。教师通过组织这种分享,能够唤起学生对游乐园的美好回忆,为后续的美术创作奠定情感基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游乐园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大型游乐园的全景、游乐设施的特写、人们在游乐园里欢乐游玩的场景等画面,通过让身临其境感受到游乐园的热闹和欢乐氛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到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游乐园来进行展示,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素材。然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如果校长请我们班设计校园迷你游乐园,需要哪些既好看又安全的设施?”来让学生搭建模拟场景。教师为学生划分出来一个角落,用彩色卡纸、积木等材料搭建一个简单的游乐园模拟场景,放置一些小型的游乐设施模型,如摩天轮、碰碰车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游乐园的布局和结构,为他们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具体的参考。然后教师同步更改为学生设计三个跨学科的任务:任务一: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圆形(摩天轮)、三角形(帐篷)、方形(摊位)等几何模板,要求他们计算设施占地面积。任务二:学生需要独自用超轻黏土制作设施模型,在这个作业当中,教师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冷暖色搭配和纹理刻画等。任务三:为你设计的游乐园设施写 50 字广告语,要突出它的独特美感,来吸引游客游玩。最后,将完成的作品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场景,学生轮流扮演“游客”“设计师”“设计师”需要向游客解说创作思路。

4.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桥梁,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条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摒弃传统形式上小学美术陈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提样,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跨学科整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小学美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民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小学美术《有创意的书》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导入,教师利用 VR 技术,来向学生展示世界著名创意书籍(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立体书),并且提出问题“你觉得你看到的这个书跟我们平常接触的书有什么样的区别?哪点设计非常吸引你,想让你阅读?”然后教师将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原则,将学生科学地分为若干个小组,如美术组、数学组和语文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教师为学生布置“书籍改造任务卡”, 其中数学组负责计算出书籍内页展开后的总平面面积; 语文组负责为书籍的空白页编写出 3 句故事线索 ; 美术组则需要设计出可互动的翻页机关。通过各个小组的齐心协力,经过最后的整合制作,从而完成制作,形成成品。教师通过项目式学习将传统书籍装帧教学转化为跨学科创意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民发展。

四、结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教师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策略的研究,能够使小学美术课堂质量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跨学科整合教学,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美术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迎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美术馆,2023,4(06):61-63.

[2] 彭玉莹.小学美术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24):46-48.

[3] 张静.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1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