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及工程质量控制思路分析

作者

李浩

身份证号 110101197808182513

引言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水电站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其安装质量直接决定电站的发电效率、设备寿命与运行安全,安装精度不足可能导致设备振动超标、能耗增加,甚至引发停机、溃坝等重大安全事故;质量管控缺失则会造成后期运维成本攀升,影响电站长期经济效益。因此,系统梳理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过程,构建科学的工程质量控制思路,成为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改进的重要意义

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改进,对工程建设与长期运营具有关键支撑作用。从工程质量看,技术改进能提升设备安装精度,减少水轮机、发电机等核心设备的轴线偏差、间隙超标问题,避免运行中因安装缺陷引发的振动、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安全层面,改进后的技术可优化高空吊装、高压试验等高危环节的操作流程,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同时减少设备运行故障导致的停电、溃坝等安全隐患,保障人员与电站财产安全。技术改进能提升安装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通过引入BIM、物联网等创新手段,还能实现安装过程的智能化管控,为后期运维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助力水电站实现长期稳定发电,为能源供应提供可靠保障,推动水电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益、高安全性方向发展。

二、工程质量控制思路深化

2.1 全过程质量管控节点

全过程质量管控需贯穿机电设备安装的全周期,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把控、事后验证的闭环管理。事前控制阶段,需聚焦基础准备工作,梳理设计文件与技术规范,明确水轮机、发电机等关键设备的安装精度要求,将质量标准细化到每道工序。对进场设备与材料进行严格核验,检查设备外观完整性、部件配套情况及出厂检测报告,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严禁入场,同时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与交底,确保其掌握安装工艺与质量要求。事中控制阶段,需强化工序间的质量衔接,推行三检制与旁站监督结合的模式。施工班组完成单道工序后先自检,合格后提交质检员复检,涉及转轮组装、定子吊装等关键工序,需监理人员全程旁站,实时监督操作规范性;事后控制阶段,需通过调试与验收验证质量成效。设备安装完成后先开展单机调试,测试设备运行参数与功能稳定性;整体联动调试时模拟实际运行工况,检查各系统协同性;验收环节需对照设计标准与规范,逐一核查安装质量,出具验收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复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确保工程质量可追溯、可验证。

2.2 风险防控与创新控制手段

风险防控需精准识别安装过程中的隐患点,针对性制定应对策略。针对高空吊装、高压管道焊接等高危环节,需提前评估风险等级,制定专项安全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如吊装作业前检查吊具强度与稳定性,设置安全警戒区域;雨季施工时加强现场排水,对电气设备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防止设备受潮影响安装精度。同时建立风险动态监测机制,安排专人定期排查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质量隐患,及时更新风险清单并落实整改。创新控制手段则能提升质量管控的效率与精准度。引入 BIM 技术构建设备安装三维模型,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安装流程,提前排查设备与土建结构、管线的空间冲突,优化安装路径;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关键设备上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安装过程中的温度、振动等数据,通过后台系统分析数据趋势,预警潜在质量问题,便于后期追溯与运维查询。

2.3 关键设备安装流程

关键设备安装流程的规范化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核心。水轮机安装需遵循基础找平、部件组装、精度调整的逻辑,先对基础板进行灌浆找平,确保基础平整度符合要求;安装座环与蜗壳时,需控制座环水平度与垂直度,蜗壳焊接后进行密封性检测;转轮吊装时需精准对接主轴,调整轴线偏差,避免运行时产生振动。发电机安装重点把控定子与转子的组装精度,定子吊装后通过激光准直仪调整中心位置与水平度,转子组装时需进行动平衡测试,防止运行时因重心偏移引发故障;轴承安装时需保证润滑系统通畅,严格控制轴承间隙,避免因间隙不当导致轴承过热。辅助设备安装需注重系统协同性,油、水、气管道安装前需除锈清洗,焊接后进行探伤检测确保无泄漏,避免因辅助设备故障影响整体系统运行。

三、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程序与措施

3.1 质量控制一般程序

质量控制一般程序需遵循标准制定、过程执行、监督核查、问题整改的标准化逻辑,确保各环节衔接有序。明确质量控制基准,依据设计文件、行业规范及设备技术要求,制定涵盖设备安装精度、工序操作标准、材料验收指标的质量管控体系,将抽象标准转化为可执行的工序要求。启动前置审查程序,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核查施工人员资质、设备材料准备情况及技术交底完成度,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工;施工过程中同步开展动态审查,定期核对实际操作与标准的一致性,如检查管道焊接是否按规范执行、设备组装是否匹配设计精度。

3.2 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安装过程质量控制需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细节管控。针对设备基础施工,需控制基础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浇筑过程中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养护期间严格把控环境温湿度,确保基础强度达标;基础找平阶段采用专业仪器校准,避免因基础平整度不足影响后续设备安装精度。在设备组装环节,实施工序卡控措施,如转轮与主轴组装时,需逐点检查贴合度,每完成一个组装步骤即进行精度检测,合格后签署工序确认单。

3.3 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评定

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评定需分层开展,确保全面覆盖且标准统一。验收环节按 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层级推进,分项工程验收聚焦单一工序或设备组件,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提交监理验收,重点核查安装精度、工艺规范性及检测数据完整性;分部工程验收整合多个相关分项工程,需结合单机调试结果,检查系统功能是否达标;单位工程验收为整体验收,需核验所有分部工程的衔接性与协同性,模拟实际运行工况开展联动调试,验证整体系统的稳定性。质量评定需依据预设标准划分等级,从合格、优良两个核心维度进行判定:合格标准为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与行业规范,无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检测数据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优良标准在此基础上,要求安装工艺精细、外观质量良好,关键部位精度超出基础标准,且调试运行参数稳定。

结语

本文围绕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与质量控制展开研究,明确核心安装流程,构建多维度质量控制体系。这些成果可规范安装操作、减少质量隐患,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虽当前复杂工况下的协同管控仍存挑战,但随着技术迭代,管控将更智能高效。本研究为水电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助力提升工程质量,为清洁电力供应筑牢基础,推动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臣.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及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286-287.

[2]谢良校.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及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9,(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