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任登科
身份证号:510184198503130317
引言
在土建施工中,基础工程的稳定性直接决定整体结构的安全与耐久性,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施工方法,因其承载力强、适应性广、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港口等各类工程中。随着土建工程向复杂化、大型化发展,对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钻孔灌注桩技术虽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在实际施工中,因地质条件复杂、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仍可能出现塌孔、断桩等质量隐患,影响工程安全性。本文将从技术概述入手,系统分析其应用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一、钻孔灌注桩技术相关概述
1.1 技术原理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机械钻孔形成桩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固化后形成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桩基。施工时,先利用钻孔设备按设计直径和深度在地基中钻进,形成圆柱形孔腔,期间通过泥浆护壁防止孔壁坍塌;钻孔完成后清理孔底沉渣,再将预制钢筋笼吊入孔内,最后通过导管浇筑混凝土,利用混凝土的自重挤压排出泥浆,形成与地基紧密结合的桩体。
1.2 适用范围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地质条件上具有广泛适应性,尤其适用于软土、砂土、黏性土、风化岩层等多种地层。在软土地基中,可通过加长桩长穿越软弱层抵达坚硬土层,避免基础沉降;在砂土层中,借助泥浆护壁技术防止塌孔,保障成孔质量。从建筑类型来看,该技术常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港口码头、大型厂房等大型工程的基础施工。对于需要深厚基础的超高层建筑,其能提供足够承载力;桥梁桩基需承受水平推力与竖向荷载,钻孔灌注桩的整体性可满足受力要求;在地质复杂的港口工程中,其适应性可应对潮汐、水流等复杂环境影响。
二、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流程
2.1 施工前准备
场地、机具、材料、技术措施应作为施工准备工作,就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实施。将整个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将场地中的障碍清除,根据场地地质情况铺设碎石作为基础处理,确保施工钻孔机机架位置放置稳固,以确保钻进施工中的钻机位置的安全。并且还要设置材料存放场与作业场,避免发生错位干扰施工。材料主要是指对泥浆、钢筋、水泥、砂石等施工材料,对施工现场的钢筋、水泥、砂石等质量进行把控,依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试件抽样送检,对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可进场,需按要求进行清理出场。
2.2 成孔施工
成孔施工是钻孔灌注桩的核心环节,需严格控制钻进精度与孔壁稳定性。开孔时,先启动泥浆泵,待泥浆形成循环后再缓慢下放钻头,避免干钻导致孔口坍塌。钻进过程中,根据地层变化调整钻进速度:在软土层中可适当加快进度,遇硬土层或岩层时则减缓速度,防止钻头损坏。需保持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通过泥浆的护壁作用防止孔壁坍塌。钻孔至设计深度后,进行第一次清孔,采用换浆法将孔底沉渣排出,确保沉渣厚度符合规范。清孔过程中需持续补充新鲜泥浆,维持孔内压力稳定。
2.3 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在钢筋笼加工场加工,按设计图纸下料,钢筋相互搭接或者焊接,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钢筋笼接头的强度要高。钢筋笼骨架应设置加劲箍进行加固,以防止钢筋笼在吊运过程中发生变形,箍筋与主筋的接头应当绑扎紧密,其间隔一致。钢筋笼制作完成后,检查钢筋笼的直径、长度和钢筋的距离,合格后方能将钢筋笼运送到现场。在安装中,用吊车将钢筋笼缓缓地放入到孔位中,吊装中要保持垂直,不碰孔壁,在钢筋笼下到设计的标高时,固定住钢筋笼口位置,防止浇筑混凝土使钢筋笼上浮。
2.4 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桩孔再次清孔,本次清孔采用导管法清孔,直至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为止;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进行复查,确保混凝土满足灌注条件;灌注时先将导管下到一定距离的孔底下端,通过漏斗向导管内的灌注混凝土,当导管内的混凝土积累到一定高度时,进行慢提升导管,依靠混凝土自身的重量,挤压孔内的泥浆,达到连续灌注。在灌注的过程中应保证导管埋在混凝土中,以防止埋管过浅,泥浆混入导管内,或埋管过深,导致导管被堵,随桩顶混凝土的上升,逐次拆除多余的导管,做到灌注连续,不间断;混凝土灌至桩顶设计高程以上一定高度时,再结束浇筑,以保证桩顶混凝土的质量,灌注后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冲洗导管及机械设备,并做好相关施工记录。
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 成孔质量控制
成孔质量直接影响桩基承载能力,需重点把控孔位、孔径、孔深与垂直度。孔位偏差需控制在规范范围内,施工前需复核桩位坐标,钻孔过程中定期检查钻头中心与桩位标记的对齐情况,避免因设备移位导致孔位偏移。孔径需与设计一致,钻进时根据地层硬度选择合适钻头,软土层避免钻头过度磨损,硬岩层则防止孔径因冲击变形。孔深需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深度,钻进至预计深度后,通过测绳结合地质勘察报告验证,确保进入持力层的厚度符合标准。垂直度控制需在开孔阶段校准钻机机架,钻进中若遇倾斜岩层,需放缓速度并反复扫孔,必要时回填片石纠正,防止孔斜引发桩体受力不均。
3.2 钢筋笼质量控制
钢筋笼质量关乎桩体抗拉性能,需严格控制材料规格与制作精度。钢筋进场需核验材质证明并抽样送检,确保强度与韧性达标。加工时,主筋间距误差需控制在允许范围,搭接或焊接长度需符合规范,焊接接头需错开分布,避免集中受力。钢筋笼安装前需检查整体刚度,加劲箍与主筋连接必须牢固,防止吊装变形。入孔时需保持垂直,避免碰撞孔壁造成塌孔,安装到位后需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灌注时上浮。保护层垫块需均匀布置,确保钢筋与孔壁间距一致,避免露筋影响耐久性。
3.3 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
混凝土灌注是保障桩体完整性的关键,需重点控制材料性能与灌注工艺。混凝土坍落度需符合设计要求,灌注前需测试和易性,避免因离析或初凝影响灌注效果。导管安装前需检查密封性,底部距孔底距离需适宜,确保首批混凝土能埋住导管。灌注过程中需连续作业,严禁中途停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需保持在合理范围,提升导管时速度要平稳,防止因负压导致孔壁坍塌。桩顶标高需超出设计值,确保凿除浮浆后桩体强度达标,灌注完成后需及时清理现场,做好混凝土养护记录。
结语
钻孔灌注桩技术凭借承载力强、适应性广等优势,在土建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应用需严格把控施工流程,做好成孔、钢筋笼及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规范应用该技术,能有效保障基础工程质量与结构安全。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将更成熟,为土建工程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汪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水上安全,2024,(24):79-81.
[2] 李锴.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基础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24,(31):126-128.
[3]盛慧.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汽车画刊,2024,(09):149-151.
[4]谢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汽车画刊,2024,(07):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