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优化研究
王磊
身份证:220221198509181677
引言
建筑施工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其中高处作业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作业内容。由于施工环境复杂且高处作业本身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建筑工人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大型工程等项目中,如何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性,成为施工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常常存在漏洞,而一些新型防护技术的应用虽有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优化,是当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优化现有防护方案、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创新防护技术的应用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一)高处作业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高处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面临多种安全隐患,尤其是在较高位置进行操作时,事故的危险性较大。作业人员的失足、坠落是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常因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引发【1】。高处作业环境中的天气变化,如强风、大雨或雾霾等恶劣气候,往往加剧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影响了人员的视线和稳定性。在施工设备方面,安全设施的不完善和质量差的防护工具使用也会对作业安全造成隐患,例如护栏、吊篮和安全带的安装不当或缺乏定期检查,都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高处作业中的电气设备和工具若出现短路、漏电等故障,也容易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二)施工环境对安全防护的影响
施工环境对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影响深远,环境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对防护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作业区域的结构复杂度、空间局限性和施工材料堆放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员的作业难度和风险。狭小的作业空间可能导致施工人员操作时不方便,容易产生失误或无法及时逃生,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影响安全防护效果的关键因素,过多的杂物堆积、临时设施的不规范搭建,会影响作业人员的活动空间,导致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周围环境的震动、噪音和空气质量也会对施工人员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产生负面影响,降低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概率。
二、现有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不足
(一)传统防护措施的局限性
传统的高处作业防护措施通常依赖于安全带、护栏和安全网等基本设施,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安全带的使用受到佩戴者操作是否规范、系绳是否稳固等因素的影响,且在意外发生时,无法完全避免作业人员受到伤害【2】。护栏和安全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防护效果,若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或安装存在缺陷,防护功能就会大打折扣。传统的防护设施往往难以满足复杂施工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在一些高层建筑或复杂结构的施工中,固定护栏的设置不便,导致部分区域无法完全覆盖。传统防护措施往往缺乏灵活性,无法及时适应不同施工现场的特点,致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仍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
(二)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着执行力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一方面,安全管理制度虽然通常较为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情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部分项目的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缺乏对施工人员的系统培训,使得他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应变能力较弱,未能充分理解和执行操作规程。再者,部分施工项目未能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来选择防护设备,导致一些防护设施在使用时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出现隐患时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常常等到事故发生后才进行整改。安全管理体系中对高处作业安全的关注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三、优化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路径
(一)完善防护设备的配置与使用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施工现场,防护设备如安全带、护栏、安全网、脚手架等必须根据施工环境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3】。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应选择适合高空作业的安全带,并确保其牢固性和舒适性,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不便。对于施工现场的临时防护,必须确保护栏和安全网的安装符合标准,覆盖所有可能的高空作业区域,避免因安装不规范造成防护漏洞。防护设备的使用不仅要求设备本身达到技术标准,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设备的使用培训同样不可忽视,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与使用规范,确保防护设备能够发挥最大效能,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培训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是高处作业防护的基础。尽管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越来越完备,但如果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防护措施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施工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学习有关高处作业的安全操作规范、急救常识及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安全培训不应仅限于理论讲解,还应包括实际操作的演练,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安全防护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出现,施工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除了定期培训外,现场管理者还需通过日常监督与检查,确保施工人员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高处作业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工程的顺利推进。通过完善防护设备的配置与使用、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培训,可以有效减少高处作业中的安全隐患,提升防护效果。传统的防护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作业安全,但其局限性依然存在,亟需创新与优化。同时,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执行力是确保防护措施落实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技术、管理和人员素质三方面共同提升,才能真正做到高处作业的全面安全防护,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南海.建筑施工现场高处坠落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浙江新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24:674-677.
[2]焦成.智慧工地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23.
[3]魏斌庆.基于文本和图像信息的建筑施工现场险兆事件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