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作者

潘晓静

云南省武定民族中学 651699

引言

音乐课程是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培养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为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教学课程。音乐教学过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交流中探索音乐知识、体验音乐乐趣,这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基于音乐鉴赏的分组探究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交互式学习才能够建构知识,小组间相互讨论,互相交流想法,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时,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文化的理解也不同,小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拥有更好的认知。

例如教学《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优雅典范——小步舞曲》一课时:全班分为 4 人小组,要求:分析《小步舞曲》的音乐要素 ( 旋律、节奏、和声 ),内容。组间分工:一人找旋律、一人找节奏,一人找和声走向、一人找归纳,组间启发,组间提示,发现了段与段之间,节奏的对比,更能表达主题“高雅端庄”。如小组通过讨论发现了乐曲规整的三拍子节奏,流畅轻巧的旋律,思考这样一种创作处理是如何体现18 世纪的宫廷舞蹈之典雅、小步舞曲的演变,与音乐规整的节奏,欢乐的旋律所带来的庄重,从时代背景中,去体会作品中体现的社会的交际文化意义。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中对音乐要素的分析的学习方式,对古典舞曲的结构、风格等内容产生了认知,从不同角度的碰撞,对音乐的欣赏,已不仅仅是听听赏赏,而是上升到对音乐的创作的认知,对历史文化的认知。

二、结合音乐创作的协作创编策略

杜威“做中学”的教学理论认为,做中学才能学到更多,而音乐创编过程是一个需要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创编便于集思广益,降低创编难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创编过程是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达成同一个创编目标,需要学生音乐思想统一,形成一致性的创编方案,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增强小组凝聚力。

例如,“民族音乐的现代演绎”单元,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首民歌,如《茉莉花》,将其改编为自选曲风。小组分为曲调组、节奏组、乐器组。曲调组,改编曲调为爵士音阶;节奏组,加入流行音乐鼓点;乐器组,尝试钢琴、古筝混合弹奏。如《茉莉花》改编,一个小组将曲调改编为以原音调为主的五声音阶,伴奏音乐节奏改编为以切分音为主的爵士音乐,节奏中加入古筝刮奏,让传统音乐与新节奏碰撞出新的音响。也有小组改编《茉莉花》,加入电子音乐,运用合成器模仿传统乐器,加入现代年轻人的话语,表现民歌的清新气息。不同小组的学生,在改编时常常因为音乐曲调风格选择不同而产生不同意见,如节奏组希望表现出摇滚曲风,曲调组想要保留江南民歌的清幽,教师引导学生去试听,对比不同版本,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找到创作中的共同点。创作之后,各小组进行表演,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从音乐的独创性、合作默契程度等角度进行评价,学生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传统音乐创新的多种路径,增加了合作创作的信心。不同风格的改编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民族音乐的精神实质,激发学生用音乐语汇将民族音乐继续传承下去的创作热情。

三、融入音乐表演的分工协作策略

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属于所有的人”,表演活动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中,音乐表演需要多声部或者多乐器的参与,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学生分角色参与其中,在音乐表演中体验音乐的完整,在不断排练中,学生提高音乐表现,并认识到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在音乐集体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就感及满足感。

在《交响乐团中的乐队家族》一课中,演奏小室内乐。分弦乐队、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队。其中弦乐队有不同声部,木管组有不同声部,铜管组有不同声部,打击乐队有不同声部。弦乐声部、木管声部、铜管声部、打击乐声部选择自己声部乐曲(弹奏《轻骑兵序曲》片段),弦乐强调旋律线条的流动性舒展,木管强调轻快跳音的转换,铜管强调号角式的华彩,打击乐强调重音烘托“骑兵行进”气氛,如乐曲开始处小号 + 圆号齐奏。学生互相配合,排练中注意强调铜管声部的整齐度、弦乐伴奏的节奏稳定性、改变演奏力度速度,层层呼应形成。排练中出现的问题:铜管声部过于突出了,木管装饰音被覆盖了等问题,学生录制排练片段,对比原作聆听发现声部不和谐现象。教师带着学生分析《轻骑兵序曲》中作曲家运用的乐器组,指出铜管是骁勇剽悍的骑士,木管是富有灵性的角色,弦乐是贯穿全曲的基本节奏的铺垫,学生需调整:铜管声部不要在重奏中太用力,木管声部注意吐音的清晰,弦乐保持平稳的节奏,为整个乐章铺垫。最后,经过反复的排练,使各声部之间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又能很好地组合起来,表现出乐曲中“骑兵列队行进特点”。表演后,学生对于如何在演奏中调整配合,眼神的交流,铜管声部在前段控制了其他声部等进行了分享。学生不仅学到了交响乐队乐器家族之间的配合,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态度及团队精神。

结论

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用分组探究法、合作创编法、分工表演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习音乐,在体验音乐的同时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如何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分组,明确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充分调动,让音乐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得到双赢。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把合作学习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让合作学习拥有更大的空间,为高中音乐教学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闫晗 . 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14):51-53.

[2] 姚金秀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启迪与智慧 ( 上 ),2022,(08):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