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特色活动对初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探索

作者

叶小红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星星中学 517200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肩负着德育工作的重大任务。生物蕴含丰富的生命科学知识,为开展特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怎样把生物学科教学同德育工作融合起来,通过特色活动培育学生的心理韧性。这值得去探讨并予以研究,探寻开展特色活动对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具备有效途径,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给予实践参照。

一、特色活动对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问题解决与抗压能力

特色活动基于现实问题开展,在生物实验中,学生从实验目的出发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方法,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利用生物知识和逻辑分析、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原因,再尝试新的办法解决[1]。这就同学生面对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等的过程相仿,学生多次参与活动后学会科学的解决问题,提高洞察力和应变能力。每次解决问题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他们在遭遇生活压力的挫折时就更为淡定从容,进一步提升抗压能力,加强心理韧性。

(二)深化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

传统的班主任德育大多是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德育效果一般。将心理韧性培养嵌入特色活动,将德育工作融入特色活动中。特色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验、观察等活动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主动去感受和思考。在模拟构建生态系统时,了解生态系统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联想到社会关系,增强责任担当意识。班主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关心学生心理状态,在活动中自然地渗透德育。这种浸润式的德育方式,无形中塑造着学生品质,使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质效 [2]。

二、特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学生的主动加入是特色活动成功开展的前提。班主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主动把活动目标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积极参与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长,按学生的特长不同进行合理分组,可以使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

例如,在开展“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活动之前,班主任先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校园各植物在各个季节的变化情况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兴趣。之后根据同学们观察力、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特性进行分组,观察力强的同学安排在植物形态记录组,善于沟通交流的同学安排在采访组,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安排在数据整理组。和学生一起规划好详细的活动流程,每个小组一周的任务,让学生对活动步骤了解清楚,做好充分准备。

(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教育需以人为主导,重视学生的情感感受和个性发展。活动期间,班主任要以学生为核心,认同学生的观念和创意,当学生碰到难题时,不能马上给出答案,而是用提问,引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挖掘活动里的德育因素,把心理韧性培育,价值观塑造等德育目的掺入其中,做到知识学习和德育培养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模拟生态瓶制作”活动中,有一个小组在做生态瓶的时候,发现生态瓶里的小鱼一放进去就马上死了,班主任也没有直接说原因,而是问他们:在生态系统里,生物想要活着得满足哪些条件呢?我们现在的生态瓶是不是缺少了这些条件?孩子们于是去找课本,去讨论,发现是缺氧气缺吃的或者水有问题之类的原因。然后就尝试多放几条水草让水草制造氧气,少放点鱼来节省氧气,还定时换水,这样一来二去地把问题解决了。既解决了实际难题,又知道怎么去面对挫折别放弃,怎么去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有的小组里的同学因为意见不合闹矛盾,老师这时候又引导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当中提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能力以及情绪管理的能力,实现了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完善特色活动的评价方式

活动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终结,而是迈向新的认知旅程的出发点。总结反思环节让学生梳理在活动中的经历,那些零散的实践感受会被整理为理性的认识。班主任带领学生回顾成功的经验,剖析失败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审视和反思的意识,在复盘学习与活动行为的过程里成长起来,让活动经验成为以后发展的好帮手。

例如,“校园秋季田径运动会”结束以后,班主任召集大家开总结会,各个参赛小组轮流上台分享备赛期间的情况。从日常训练计划的安排、如何增强体能,再到比赛中的具体战术执行状况,讲清楚遇到的困难,如短跑队员起跑慢、长跑队员耐力差等等。然后探讨怎样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最后让同学们思考这次活动的收获。不只是跑步、跳跃这些运动技能上的提升,还要注意面对失败时候的心态变化,鼓励学生把训练里磨炼出来的毅力拿到学习难题上,把团队合作的意识放进班级小组学习里边,让体育锻炼的体验变成成长路上的动力。

结语

开展特色活动是培养初中生心理韧性的有效方式。特色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科学合理的活动过程,将生物,体育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心理韧性相融合,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在特色活动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引导与教育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将德工作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更好地达成育人的目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丰富和扩展特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扩大研究的范围,更加深入探究特色活动对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的长期影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探索多学科结合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模式,从而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越 . 提高学生六种基本素养的特色语文活动浅探 [J]. 基础教育参考 ,2021,(12):62-64.

[2] 杨国顺 . 家庭关怀及正性情绪对郑州市流动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影响 [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46(15):2799-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