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实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熊秋玉
信阳市罗山县潘新镇中心学校 46423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具备信息素养的综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凸显。小学阶段是信息素养形成的奠基阶段,对于其能否养成对信息技术学科热爱和掌握复杂信息技术技能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要创设丰富的信息技术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主题实践活动中,锻炼信息技术技能,发展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多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从创设教学情境等层面,提出三大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操作贯穿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始终,课堂上单纯模仿性的操作体验,使得学生的学习浮于形式,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操作实践主题 , 开展一系列的教与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多抽象概念和原理。教师若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原本抽象的信息技术概念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在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沉浸式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创设的生动主题实践教学情境中,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经历,理解学科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转变学习观念,积极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
具体而言,教师在“编辑环保倡议书”相关内容教学中,在创设“我的校园生活”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短文,并整理一些个人在校园生活场景中的图片,并用 WORD 文档进行文字处理和排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文字处理能力。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如“同学们,在进入学校两年多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获得了关于校园很多美好的回忆,如在校运会中挥洒汗水,在考试中沉着答题,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的关于校园生活的回忆,现在请你们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在 Word 文档中写一篇作文,并收集一些图片,展示你们的校园生活吧”。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回忆校园生活经历,激发学生对文字处理章节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生写作和文字排版奠定基础。
二、任务驱动,引导探究
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源泉,对于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主题实践活动中,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策略,为学生创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这些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加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实践技能。驱动型任务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发挥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锻炼思维和发展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具体而言,教师在“田园风光景色美”教学中,可引入“绘出田园之美”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绘图软件绘制田园风光,如一望无际的水稻等。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创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在组织学生开展这个主题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对“绘出田园之美”任务进行细分,将“认识图画软件窗口栏”和“图像基本操作”等任务融入其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电脑绘图软件页面,引导学生回顾这些页面的菜单栏,使学生清晰这些这个绘图软件的重要功能,学会图画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打开文件、保存文件、撤销动作和颜色填充等,接着引导学生利用选择的工具完成绘图任务,使学生绘制出田野的雏形,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色彩填充功能,为绘制的田野上色,完成“绘出田园之美”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设置驱动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生活经验进行思考,逐渐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在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能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共同成长。在信息技术主题实践活动中,教师需给学生创设一些小组合作型的主题实践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工合作,各自发挥优势,逐渐提升信息技术技能。教师在学生分工合作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现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提升。
具体而言,教师在“宣传海报我设计”,创设“制作校园生活小报”的主题实践任务。在任务开展之前,将班级学生依据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遵循“组内互异,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合理分工,各自发挥优势。在分组之后,向学生发布任务要求:收集校园生活素材,包括文字和图片等,应用文字处理软件,整理这些素材,使其以校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素材收集、有的负责文字输入和图片插入,有的负责文字与图片排版,有的负责最后的校对与页面美化,共通完成小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会相互交流与分享,共同学习,如某小组成员不知道怎么将图片缩小至合适比例,则其他小组成员会对其进行指导,使其掌握这项技能。
总之,在小学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题实践活动是增加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理解和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方式。从具体的教学策略来看,教师可从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驱动任务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层面入手,逐渐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巍 . 基于主题实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5,(05):76-78.
[2] 汤虹 . 基于主题实践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探索 [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2023,(06):55-57.
[3] 郑荣川 . 主题实践活动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J].考试周刊 ,2021,(6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