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周辉阳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2254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准,要求教育从知识灌输转向素养培育,从应试导向转向能力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强的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学业质量,也关乎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思维品质的塑造。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系统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迁移能力弱,甚至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转向需求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等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应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这些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教学设计与任务引导逐步构建。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多以教材为中心,教学进程受考试导向影响较大,教师关注的重点是知识点的覆盖与习题训练,学生学习多以“听讲 - 模仿 - 练习”为主,缺乏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和知识探究等教学环节,进而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生成。
二、探究式教学理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中探”“做中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形成假设、解决问题与交流反思等步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评价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理念与课程目标高度契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连接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合理设计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尝试、合作与交流中寻找解决策略,从而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探究节奏与内容难度,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有挑战,又能达成学习目标。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与结构要素
为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探究式教学,需要构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教学目标应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思维方式与个性差异,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二是问题驱动原则,探究活动应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展开,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关联性与开放性,能引导学生思考与深入探讨。三是过程导向原则,教学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历程、表达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提升。四是多元评价原则,应通过过程观察、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指导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探究表现,实现从单一成绩评价向综合素养评价转变。
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首先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基于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挖掘适合探究的问题情境,明确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并设计具有层次性与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其次是课堂实施阶段,教学过程应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知识,教师则在关键节点给予适当引导。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知识时,可通过“导弹制导路径分析”等军事背景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向量的方向与数量关系,并在建模过程中强化空间思维与逻辑推理。
五、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与成效评价
以某省重点高中数学教研组在“导数及其应用”单元的探究教学为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交通拥堵时段如何优化道路通行效率”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从函数变化率的角度进行问题建模。学生围绕“如何判断何时交通最拥堵”“怎样预测车流量最小点”等问题,查阅资料、设计函数模型并进行验证,最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分析结果。整个探究过程历时两课时,教师以问题引导、过程引导、结果引导等多维方式进行指导与评价。通过后测调查显示,该班学生在函数理解、数据处理与问题建模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结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理念更新与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环节互动与过程建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路径与成效,验证其在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完善教学资源支持、构建智慧教学平台,推动探究式教学常态化发展,助力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 .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现路径 [J]. 学苑教育 ,2025,(19):64-66.
[2] 游敬龙 . 数字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18):41-43.
[3] 李淑芸.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实践——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6):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