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魂,以语传情
张楠
宁夏中卫市第七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引言
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品格,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将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和考点背诵上,忽视了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无法真正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更难以从诗词中汲取文化力量。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真正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融入诗词创作背景,深度挖掘文化元素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历史背景的深度剖析是打开诗词文化密码的关键钥匙。教师需将诗词置于其特定的历史时空维度中并以多维视角地呈现,帮助学生建立起理解诗词内涵的立体坐标系[1]。
比如在教学《春望》时教师可采用时空回溯 + 情感共鸣的教学策略系统展开历史背景的讲解。教师可以先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安史之乱的场景,从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造反到长安沦陷时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以更具代表性和直观性地感受杜甫眼前的场景,从而深入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所蕴含的悲情。之后教师可以聚焦于诗人个体经历分析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对国家破碎的痛心疾首之情和对山河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喟叹。最后联系当代社会现实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实现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2]。教师可引入汶川地震和抗疫救灾等当代重大事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凝聚力,分析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坚韧品格是如何一脉相承的?通过这样的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文化自信的滋养中成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合理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是激活文本和深化情感体验的有效教学策略。该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创设沉浸式情境引导学生突破时空界限,以角色代入的方式走进诗词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3]。
以《木兰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戏剧化的演绎中感悟木兰的精神品质与传统文化内涵。比如饰演木兰的学生需要借助坚定的眼神和利落的动作展现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扮演木兰父母的学生以颤抖的双手和湿润的眼眶诠释“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的牵挂之情……表演过程中学生自发融入诗词原文,比如凯旋归家时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吟唱“脱我战时袍……对镜帖花黄”生动呈现木兰回归女儿身的喜悦。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表演体验深入分析木兰“忠孝两全”的精神特质——她既是孝顺父母的女儿又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这种双重身份的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统一。通过对比古代其他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木兰形象的“平民化”特征让故事更具感染力和普世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当代女性榜样并分析木兰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产生共鸣。
三、开展诗词实践活动,深入感受文化内涵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连接课堂与现实的桥梁,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触摸传统文化的肌理。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博物馆或者文化古迹等资源开展教学,打破时空壁垒让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具象化[4]。
比如教师在教学《钱塘湖春行》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厚植学生文化自信。倘若学校有足够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到西湖白沙堤观看,复刻当年白居易所走过的场景。若学校条件不足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观察春意盎然之景。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刚破土而出的嫩绿春草,体会“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浅”字的精妙,讨论诗人为何选择“乱花”“浅草”等意象来描绘早春景色。教师可以对比韩愈所写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思考二者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对比感受不同诗人在不同场景下面对春意时所迸发出的不同情感。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前往西湖博物馆,通过馆内陈列的唐代文物、古籍善本和书画作品深入了解白居易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在“西湖诗词长廊”展区引导学生驻足品读苏轼、杨万里等诗人描写西湖的名篇,对比不同诗人笔下西湖的独特韵味,思考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让学生明白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不仅源于自然美景,更蕴含着深厚的民生情怀。
结束语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策略,让古诗词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覃丹妹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4,(18):44-46.
[2] 周冰靓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 合肥师范学院 ,2024.
[3] 杨帅 .“文史融合”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D]. 延边大学 ,2024.
[4]何发明.悠悠乡愁,以“诗”咏怀——初中语文思乡类古诗词《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水调歌头》群文阅读教学 [J]. 新课程 ,2024,(17):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