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培养小学生劳动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黄献芬
广东江门鹤山市沙坪街道第六小学 529700
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价值观、人格、生活态度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任务群具有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时具有多种形式,在丰富的课堂理论和实践劳动训练中逐步提升劳动能力,体会劳动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一、夯实劳动认知基础,建立启蒙型任务群
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锻炼学生灵巧的双手。小学阶段是学生劳动教育奠基阶段,这个阶段的劳动教育对于使学生建立正确劳动观念和提升学生劳动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在劳动教育中需建立启蒙型任务群,使学生从简单的劳动教育入手,如劳动的意义、劳动工具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同时,教师需为学生搭建具有真实性的劳动场景,使学生对什么是劳动和如何开展劳动具有初步的认知。在教师设计的丰富启蒙劳动教育课堂中,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劳动,感知劳动的价值,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后续掌握劳动技能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教师在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课堂中,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劳动启蒙任务群,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劳动任务群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理解劳动的意义。例如,教师创设“认识教室清洁工具,体验清扫教室乐趣”劳动任务群。在这个劳动任务群中,学生要进行为期三周的劳动任务实践活动。第一周:“认识清洁工具,掌握清洁工具正确使用方法”,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认识班级中的常见清洁工具如扫把、拖把、抹布和黑板擦等,并向学生讲授这些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用拖把拖地时,要先沾水,再对准污渍用力摩擦直至污渍清除,在使用扫把时,要注意扫地的顺序,先从教室最角落开始等;第二周“教师清扫实践”,班主任需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负责教室的特定一块区域,如有的小组负责拖地,有的小组负责扫地,而有的小组负责清洁门窗等,共同对班级教室进行大扫除,维护班级干净整洁;第三周“劳动实践感受分享”,要求学生发表在此次“教室清洁”劳动教育任务群中的感受,如的有学生说掌握了一些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有的学生说在与学生的共同劳动中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有的学生说看到教室由班级学生共同劳动后变得整洁感到自豪,心中有成就感等。通过组织学生认识劳动工具,体验劳动过程和分享劳动感受,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初步构建劳动印象,还能使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搭建实践成长阶梯,构建进阶型任务群
在引导学生完成启蒙型劳动任务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使学生在劳动锻炼中逐渐提升劳动能力,学校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帮助学生搭建实践成长阶梯。这种由浅入深和由易入难的劳动任务群,能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劳动实践中实现劳动能力的进阶。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从引导学生以个人生活起居劳动为基础,为自己整理书籍玩具,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洗衣服等,逐步延伸至集体劳动,如班级教室清扫和校园种植角管理等,使学生在进阶型劳动实践任务群中,理解劳动价值和培养劳动能力,增加社会责任感。
具体而言,以“校园植物角管理”任务群为例,学校可将任务群分为四个阶段,使学生逐步提升个人劳动。首先,组织学生认识植物养护基础知识。在这个阶段,学生要认清校园植物角有哪些植物,如月季花、郁金香等,并了解不同的种类植物的养护知识,如浇水、施肥和松土等,使学生掌握植物养护技能;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学生分配植物养护区域,要求学生养护植物,并记录植物成长过程;再次,技能进阶,邀请学校园艺师为学生讲述“植物修剪技巧”,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植物的修剪方法,并尝试对校园植物进行修剪;最后,充当校园绿化设计师,要求每个小组在总结校园植物养护劳动实践中的收获,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如在现有植物的基础上增加植物种类等,使学生掌握更高阶的劳动技能。
三、激活学生创新意识,构建拓展型任务群
劳技课又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在种植、养殖、家务劳动、教具制作等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达到掌握劳动技术的目的。而大量的操作训练,使学生的双手变得更加灵巧,手上技能展示着人的思维水平和创造才能。在学生任务群视野下,学校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常规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逐步提升劳动技能,还要购进拓展型任务群,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如在《制作飞机模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操作, 可以使学生了解航天事业, 激发学生探索课下的奥妙。
具体而言,小学高段“变废为宝”拓展性劳动任务群中,学校要安排三月的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意,从生活废品取材,制作出丰富的手工作品。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变废为宝”方案设计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调研,了解学校和家庭中有哪些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品如易拉罐、废弃纸箱等,并初步设计手工制品制作方案;第二个月,进行创意制作实践,要求学生结合首月设计的方案和收集的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如有的小组以易拉罐为主要材料,制作了台灯;有的小组有旧衣服改造成了收纳袋;有的小组则用塑料箱子做成了班级讲台收纳神器。第三个月,成果展示月,要求每个小组制作 PPT,阐述本组“变废为宝”劳动实践过程,并讲解劳动创意,使学生在分享劳动实践成果中进一步理解劳动意义,锻炼交流分享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总之,在学生任务群视野下,为了促进学生劳动能力提升,教师需设计丰富任务群。首先,构建启蒙任务群,引导低年级学生提升劳动认知;其次,构建进阶任务群,引导中年级学生逐步提升劳动能力;最后,构建拓展性任务群,使学生培养创意思维。
参考文献
[1] 闫彩萍. 多学科融入劳动课程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 ,2025,(01):64-66.
[2] 周敏. 新时代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 华人时刊( 校长 ),2022,(11):56-57.
[3] 袁辉春 . 劳动教育实践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探索 [J]. 学苑教育 ,2025,(1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