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苏红
新疆昌吉第五小学 831100
摘要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找准切入点,确定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旨内容,深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挖掘美术核心素养内涵,把握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升华。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 地域美术课程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核心素养”是当下教学必须讨论的话题。在美术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美术核心素养是在获得和运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解决生活情境中具体情况的能力。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将美术置于生活原点及运用,提升学生主体与社会环境客体的交互过程和处理能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中小学应“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地方美术教学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美术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地域美术课程教学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它与学生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学生能够亲自参与,从而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起学生更多的积极性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索,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学到了具体生活经验,在经历此过程的时候,学生的创新精神好实践能力在无形中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将地域文化引入美术课程,是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的有效方法。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引领学生去认识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再了解我们整个新疆的不同地区的文化,根据美术教材中关于新疆乡土内容的深入阐述和渗透,才能认识到新疆文化的共同特点,由此,让学生通过了解而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新疆,以生在新疆而引以自豪,长大为新疆做出贡献。
因此,美术教师将新疆地域文化有机地融入美术教学,不仅是对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传承灿烂的本土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发展更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美术课程价值体现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新疆是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聚居区,作为古丝绸的重要通道,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文化等因素在此汇聚,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艺术风貌。这既构成了新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又拓展了新疆小学美术教育的新领域。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就会把浓郁的地方特色带入学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为新疆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就如何融入地域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谈一些体会。
一、找切入点,确定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旨内容。
“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课程,绝不是教学生画出一张画,做出一个泥塑、剪出一张剪纸,美术课程需要解决的是训练孩子们独特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只能从人类历史上无数创造(包括艺术作品)中获得。当学生能够在美术课程里将自己积淀的美术思维方法用于他的其他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时,当他们能够基本做到艺术化生存的时候,那么,“核心素养”的目标才算是真正地达成了。
二、借用民间传统艺术资源,让美术创作更精彩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教育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原则,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地方内容或结合教材内容融入本地可利用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建立三级课程体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以弥补美术课程的单一和不足,解决现行美术教材与地方实际不符的问题,充分发挥乡土课程资源的优势,使学生在乡土教材中学习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多样性和实用性的需求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乡土民间艺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普通生活实际之中,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深厚的人文性。
近年来,新疆各个省市积极推进美术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各校之间根据不同教学特色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建立美术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我校聘请社会上具有地域美术专长,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来学校兼职,利用跨班、跨年级上大课等办法,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
学生在了解中体会到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科学、艺术价值珍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萌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
三、传承地域民间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地域民间文化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既符合现阶段美术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又能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和并经之路。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乡土文化资源进入美术课程资源必须有一个合理开发和运用的过程,对此,教师要经过挖掘、整理、筛选、分类、整合,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必须本着“适时运用、适量运用、符合实际、符合学生”的原则,才能取得预期效果;老师还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引进美术乡土资源的同时,还要把现代艺术的美渗透其中,但选择什么,怎么合理利用,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地域文化美术特色资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环境中去感受美、认识美。
学生在了解中体会到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科学、艺术价值珍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萌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
四、把握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美术实践体验的条件,这是凸显地方美术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主旨。这需要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地域美术课程是在探索的路上,美术教学也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正如一个人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不断的总结经验,一年一大结,天天一小结,对做成功的事情总结成功的经验,对做错的事情总结失败的教训。地域美术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以及整个美术教学也如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学会总结。在上完一堂或多堂课后,教师应该总结自己上课中的有缺点,对自己的课程进行评价反思。学生也应该对老师的课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也应该进行总结和评价。我们将继续延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针对昌吉本土的特色美术课程继续进行延伸,能够逐步形成我校的艺术特色。
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计时一种智力和情感的活动,也是一种文化和创新的活动。通过地方美术教学的开展,我们希望未来的美术教学越来越有趣,让我们的学生爱学、乐学,实现“立德树人”的美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郑李慧 《让地域文化资源充盈美术课程》
3、肖 丹 《新疆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