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作者

刘轶伦

仪征市建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 仪征 211400

摘要:新时代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各类先进技术的应用下建筑工程领域进入全新阶段,如何将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是未来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利用数字技术优化传统管理模式是提升管理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问题。因而针对各类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需要建筑工程企业加以研究,依托先进技术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从而为未来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是指从建筑工程项目开始直至竣工结束期间,对工程施工、设计、安全、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全局管控,从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符合建设单位要求。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趋近成熟,也赋予建筑工程管理更多内涵,不仅需要对施工质量加以管控,同时对于施工安全、成本支出、效率、设计规划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管控。因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工程管理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需要管理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采用科学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更好的保障。

1.新时代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的要求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对于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是保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将智能化、节能环保效益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利用智能技术打造智慧管理体系,将周期性、重复性的管理任务实现自动开展,例如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预测评估等,从而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在管理中时刻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为先,在施工管理中深化节能环保理念,从而减少污染问题、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管理直接决定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支出和施工安全等,因而针对建筑工程管理需要相关单位加以重视和创新,通过优化管理模式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更好的保障[1]。

2.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言,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决定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创新中应当将管理理念与技术作为创新方向,通过更新管理观念、模式和技术的方式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实现创新升级。在管理理念层面,建筑工程管理务必将国外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建筑工程管理中。目前精细化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常用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指管理内容进行划分,将整体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管理任务,从而实现管理任务的细化和落实。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将成本、时间、设备、材料、技术等不同管理目标进行分解,从而根据不同目标的特性及要点制定针对性管理策略,以此来明确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能[2]。而在管理技术方面,需要依托数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科技重塑管理模式,以此来实现传统人工管理到自动控制模式的转变,将先进技术融入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环节,从而助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3]。

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

3.1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主要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通过智能技术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时效性与精准度。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建筑工程设施的虚拟仿真模型,从而实现对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精确管控。除此之外通过BIM技术与3D模拟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对施工环境现场进行模拟,从而设计科学施工方案,妥善协调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的进场退场时间,并模拟可能产生的施工风险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现场施工稳定性与质量。

除此之外BIM技术还可用于对设计模型进行碰撞检查,碰撞检查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BIM技术建立施工建筑的三维模型,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及仿真模拟技术将设计内容添加在三维虚拟模型中,利用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功能来检查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例如针对建筑室内的管线布局进行碰撞检查,有效避免管线设计存在冲突、碰撞等情况,以此来提高设计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在碰撞检查中一旦建筑的构件、设备安装、管线布置等存在冲突,BIM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生成碰撞结果,设计单位根据碰撞结果即可快速定位出现碰撞现象的区域和具体构件,而后再根据施工需要对楼层净高度、空间尺寸关系和具体管线布局等加以调整优化,避免在真实施工环节产生冲突问题影响后续施工。通常碰撞检查中多采用ArchiCAD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ArchiCAD生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三维模型,而后采用Navisworks对建筑结构内部进行碰撞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过Timeliner生成三维动画加以展示,从而帮助设计人员更直观地观察产生碰撞现象的位置和具体构件,从而及时调整施工方案规避碰撞冲突问题,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科学性与可行性,避免产生冲突问题影响后续施工[4]。

3.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在管理模式方面,EPC+O模式是目前国际建筑领域常用的管理模式之一。EPC+O模式是在传统EPC总承包模式下升级而来,EPC总承包模式是指集成式工程总承包产业,其中E代表工程、P代表采购环节、C代表建设环节。EPC总承包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由业主方全权委托承包方开展建设,承包方负责对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所有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负责管理,并对各个环节的分包商进行协调。而EPC+O模式则在EPC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延伸,额外增加运营服务环节,负责承包项目的承包单位不仅需要对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同时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直至移交业主方前,还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进行把控,因而EPC+O模式与传统EPC模式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EPC+O模式不仅强调承包单位的单一主体责任,同时还要求承包单位具有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够在施工前期阶段针对项目施工、招商及运营策划、运营收益等具体问题进行全局统筹,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益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通过EPC+O模式能够明确管理主体、提高承包单位的管理效能,并保证施工各个环节得以充分协调。但同时EPC+O模式也会导致承包单位承受风险过大,不仅需要承担工程风险同时还要承担更多运营风险,因而应用EPC+O模式对于承包单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5]。

结束语:综上所述,工程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竞争持续增大的新时代也受到更多重视。管理单位需要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对传统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变革,利用先进智能技术重塑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智慧程度,保证管理质量、效率和时效性。同时在管理模式层面则需要管理单位对先进管理理念加以灵活运用,将先进管理理念落实到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此来提高资源协调和整合能力,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4,(13):86-88.

[2]何华.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8):53-55.

[3]吴斌斌.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居业,2024,(06):236-238.

[4]张福军.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17):32-34.

[5]马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产业创新研究,2024,(10):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