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疫病茶饮方降低住院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苏美中 赵树龙 徐福成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021000
作者简介:姓名:苏美中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内蒙古 学历:硕士 出生年月:1990年7月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脑病
【摘要】西医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主要采用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作息规律、调畅情志,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而我科住院患者,以偏瘫、截瘫病人居多,缺乏体育锻炼,常伴有失眠、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等症状,造成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疫病茶饮方为徐福成主任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其方药组成结合我康复病区病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五运六气而采取不同的预防方药,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降低科室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使用率,降低重症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病痛之苦,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此预防方尤其适用于老年病患较多的科室,如肿瘤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等,避免因出现并发症,导致病患其他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
【关键词】时疫病茶饮方;住院患者;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继发“气管炎”、“肺炎”、“心肌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1] ,免疫功能的低下可导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西医在预防方面研究较少,胸腺肽 a 可调节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3]。上呼吸道感染,在中医属感冒范畴,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4]。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中医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百花齐放,姜欣应用黄连解毒汤加味透皮吸收剂应用于儿童及成人肿瘤可有效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肿瘤患者感染率由 50%下降至 15. 6%[5]。仝战旗研究服用“防感 1 号”可以明显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明显增强患者体质,耐寒能力显著提高[6]。近年来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是通过黏膜局部及共同免疫双重作用的结果,而口服中药茶饮方能直接被胃肠道黏膜吸收,可通过对细胞因子等的调节和干预对IgA 的表达起增强和诱导作用[7]。因中药在其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确切疗效,徐福成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结合我科室患者免疫力多低下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特点,而制时疫病茶饮方预防。
一、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收集 2021 年11 月到 2023 年9 月期间在呼伦贝尔中蒙医院新区分院康复一病区就诊的240 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时疫病茶饮方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无差异),所有实验病例都签署《知情同意书》
2.病例选择
2.1纳入标准
①年龄 18 ~ 80岁
②6 月内未接种流感、新冠肺炎疫苗
③入组前 2 周内未接受过抗病毒、细菌药物治疗
④意识清醒,既往无精神病史,能配合实验
2.2诊断标准
①符合中医内科学感冒的诊断标准
②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2.3 排除标准:
①合并过敏性哮喘等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
②合并患有重度肥胖及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
③有中药过敏史;
④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⑤哺乳期、妊娠期或备孕妇女。
2.4 中止试验病例标准
①病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者,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临床试验者,即中止该病例临床试验;
②病程中出现病情恶化,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临床试验者,即中止该病例临床试验,作无效病例处理;
③患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向主管医生提出临床试验的要求,可以退出该临床试验。
3.预防方法
时疫病茶饮方组给予服用相应入组季节茶时疫病茶饮方(春起之温,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方以玉女煎加减,玄参 3g 生地 5g 山栀子 3g 荆芥 5g 麦冬 3g 知母3g;夏之暑湿,以清暑利湿为主,方以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 5g 厚朴 3g 半夏 2g 炒白术 5g 菊花 3g;秋之燥邪,以润燥养阴为主,方以银翘散加减,连翘 3g 薄荷2g 沙参 3g 芦根 3g 桑叶 3g ;冬之寒邪,治以祛风散寒为主,方以麻黄汤加减,麻黄3g 杏仁 3g 防风5g 艾叶 5g)。使用方法: 每天饮用时疫病茶饮方500ml,将适应节气的茶饮方浸泡 500ml 开水中,闷盖 10分钟后代茶频饮,不限次数,连续使用 25 天。
对照组不给予预防季节性上感的任何措施,对照组患者观察时限内患上呼吸道感染,12 小时内不予药物干预,记录感冒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后,予对症治疗。
4.观察指标
(1)记录观察时限内时疫病茶饮方组和对照组患上呼吸道感染人数。
(2)记录观察时限内时疫病茶饮方组和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 小时内感冒症状评分。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并根据程度分为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
5.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 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相关的计量资料均采用是均数±标准差(x s)进行描述,若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 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不满足正态分布,组内和组间比较均用秩和检验,统计结果,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时疫病茶饮方组和对照组均为120例,时疫病茶饮方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为20例,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为35例,其发生率为29.2%,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时疫病茶饮方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发热在时疫病茶饮方组,无症状10例、轻症5例、中症3例、重症2例 ;对照组无症状6例、轻症20例、中症6例、重症3例 。鼻塞在时疫病茶饮方组,无症状4例、轻症8例、中症7例、重症1例 ;对照组无症状5例、轻症13例、中症11例、重症6例 。流涕在时疫病茶饮方组,无症状5例、轻症10例、中症3例、重症2例 ;对照组无症状5例、轻症12例、中症10例、重症7例。咽痛在时疫病茶饮方组,无症状4例、轻症9例、中症6例、重症1例 ;对照组无症状7例、轻症14例、中症8例、重症6例。咳嗽在时疫病茶饮方组,无症状2例、轻症11例、中症5例、重症2例 ;对照组无症状4例、轻症14例、中症10例、重症7例。实验组和时疫病茶饮方组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表明了时疫病茶饮方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有效性。
三、讨论
时疫病茶饮方,为徐福成主任结合五运六气,木火土金水五运对应四季及风寒热湿燥火六气对应外感邪气而创立,综合本研究的结果,时疫病茶饮方在降低住院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果,这一结果不仅为临床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供了实践案例,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相对较小,观察时间较短,这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长期效果的评估。未来的研究应考虑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并且可能需要在不同类型的医院和患者群体中进行验证,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广泛适用性。同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灵活调整茶饮方的组成和剂量,以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有望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更好地利用传统医学的智慧,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杜玉凤.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控制措施[J].工企医刊,2014,27(02):699-700.
[2]周欣,汤纯洁,张燕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1,32(01):105-108
[3]郑锐.胸腺肽α_1 对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6):2545-2546.
[4]中医内科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吴勉华, 2012
[5]姜欣,李海权,韩晓伟,闫醒予,陈文娜,姜伟,孙涛.中药透皮吸收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01):89.
[6]仝战旗,钱妍,林明雄,冷鹏,邓新立.“防感 1 号”预防老年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9):1004-1006.
[7]杨金亮,刘畅,齐文升.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预防研究[J].中医学报,2018,33(09):1679-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