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现状与探索

作者

谢林溪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38

作者简介:谢林溪(1991年11月),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摘要:本文初探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开设现状,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构想。通过对招生、就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研究,为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现状

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作为培养音乐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显著增长。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招生困难、就业压力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对于提升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专业开设现状

1.招生情况

随着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本科院校,导致高职院校入学率普遍不高。同时,本科院校尤其是一些三本院校的扩招,使得大量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留给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的生源在专业素质和文化成绩上相对较弱,这无疑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2.就业情况

部分毕业生选择从事音乐培训工作,还有少数毕业生通过专升本继续深造,而改行从事非音乐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也占有一定比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高职专科毕业生在往往处于劣势。

3.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存在以知识和理论为本位的情况,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占比较大,实践课程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在实际表演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够充分。此外,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跟上音乐行业的发展变化,无法满足市场对新型音乐人才的需求。

4.师资力量

一些发展较好的高职专科院校在音乐专业配备了较好的师资,但仍有部分院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部分教师自身音乐专业水平有限,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多数教师身兼多职(行政人员、思政辅导员),平日忙于各种事务性工作,因此投入专业教学的时间精力不够,导致授课效果不佳。

二、面临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在音乐专业的定位上不够清晰,既想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音乐人才,又想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摇摆不定,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仅是浅尝辄止,提供学生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较少,导致学生在专业运用和舞台表演方面缺乏经验。

2.教学资源不足

对于高职专科院校来说,开设音乐专业的硬伤是教学资源的匮乏,校内的实训设施和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例如琴房数量不足,乐器老化损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效果。有的院校竟然没有供学生观摩、表演的专业音乐厅,教学场所也经常被占用。

3.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脱节

目前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无法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缺乏对新兴音乐领域和市场需求的关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4.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在音乐基础和文化素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兼顾学生接受程度的平衡,以至于很多专业内容无法细致深入展开,学生也仅是学个“皮毛”。另外让教师头疼的是,大部分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待提高,这无疑浇灭了教师教学的热情,课堂效果远远达不到课程计划,从愿教到不愿学,再到不愿教到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让教师心力交瘁。同时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阻碍学校教学成果水平的提高。

三、音乐专业发展策略探索

1.明确专业定位

高职专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市场需求,明确音乐专业的定位。以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为目标,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应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占比。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将最新的音乐理念、技术和行业动态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开设音乐制作、音乐市场营销、数字音乐等新兴课程,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

3.创新教学模式

与音乐企业、演出机构、文化场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参与实际的音乐项目和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专科院校应加大对音乐专业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一批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活动,聘请音乐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从业人员来校讲学并担任兼职教师。与兄弟院校增强联系,将教学探讨、演出观摩作为专业交流的纽带,为专业的规划、教学的构想提供新渠道。

5.强化校企合作

加强与艺术演出机构、音乐培训机构的合作,紧密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协同开发课程等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如此一来,企业可以为准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以此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形势下的竞争力。学校与音乐制作公司合作,共同开展音乐制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音乐制作技术,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四、结论

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在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一系列发展策略的实施,同时,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应不断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有望在音乐教育和音乐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贝莉.创新方法改革形式———论高职高专的声乐教学[J].艺海,2017,(10):130-131.

[2] 朱莹.探析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教育界,2012(21):172.

[3] 黄钟. 高等职业教育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