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高玉娇
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730020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相关策略,通过在目标定位上,引导学生借工业革命等案例领悟唯物史观,利用时间轴和地图塑造时空观念,凭借典型史料训练实证精神;内容规划中,整合教材与地方史资源,融入俄乌冲突等时代热点,拓展跨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上,开展探究式学习、运用情境教学以及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全方位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助力其在历史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程设计;教学实施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革新,核心素养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核心追求。然而,传统初中历史教学常陷入知识灌输困境,忽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如今,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学生需具备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更能让历史学科在培养新时代人才中发挥独特价值,本文将对其设计与实施策略展开深入探讨。
一、深挖课程内容,奠定家国情怀基础
1.梳理古代爱国事迹
在课堂上,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岳飞的故事。岳飞带领岳家军抗击金兵,行军途中,哪怕饥寒交迫,也严令士兵不得骚扰百姓,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通过赏析《满江红》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岳飞渴望收复失地、还百姓太平的急切心情。而文天祥被俘后,元军许以高官厚禄,他却毫不动摇,在狱中写下《正气歌》明志。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事迹,让学生明白古人对国家的忠诚并非空谈,是在生死抉择中坚定守护,由此在学生心底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奠定认知根基。
2.解析近代抗争史
教师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生动展现英国等列强为扭转贸易逆差,用鸦片毒害国人的丑恶行径。林则徐虎门销烟,那滚滚浓烟象征着民族反抗的决心,随后列强悍然发动战争。在讲述后续一系列侵略战争时,借助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看到列强烧杀抢掠的暴行。同时,详细讲解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抗英,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毅然驾舰撞向敌舰,以及义和团勇士们前赴后继抵抗八国联军的英勇事迹。学生在了解过程中,义愤填膺,爱国情感被点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坚定守护国家的信念。
3.讲述现代国家建设成就
教师借助多媒体,用数据图表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到 “一五” 计划后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奠定国家工业根基的巨变。播放航天发展纪录片,从 “东方红一号” 发射时全国人民的欢呼,到 “天问一号” 开启火星探测,“神舟” 系列一次次载人飞天,让学生见证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谈及孔子学院,展示全球各地学员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的场景。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离不开建设者的拼搏,从而坚定为国家未来拼搏的决心。
二、精心规划课程内容
1.整合教材与多元资源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引入地方史资源能为历史课堂注入新活力。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重大历史事件,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例如,若当地有一位古代名人故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故居,了解这位名人的生平事迹,如他在文学、政治或艺术领域的贡献。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参观感受,并将名人故事融入教材对应的历史时期讲解中,使学生意识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此外,介绍本地的历史遗迹,像古老的城墙、寺庙等,从建筑风格、建造年代等方面,解读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全面、更生动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热爱,进而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融入时代热点
将当下热点与历史知识紧密结合,能让历史学习更具现实意义。在国际关系史教学中,教师以俄乌冲突为例,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地缘政治演变。首先回顾俄乌地区在历史上的归属变迁,从基辅罗斯时期的共同起源,到沙俄时期的领土扩张,再到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关系,让学生了解两国历史上的紧密联系与矛盾根源。接着分析当前俄乌冲突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如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安全空间的挤压,以及乌克兰自身对国家主权与发展方向的诉求。通过这种联系,学生不仅能理解当下国际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能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明白历史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提升学生关注时事、以史为鉴的意识,让历史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实用性认知。
3.拓展跨学科知识
打破学科壁垒,在历史课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知识运用能力。在讲解古代诗词中的历史情境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引入杜甫的《兵车行》,从诗词中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唐朝的军事场景,以及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同时,在经济史教学中,运用数学图表分析经济数据,如展示古代中国不同朝代的人口增长图表、农业产量数据变化图等,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直观地了解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学会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与思维方式,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三、创新选用教学方法
1.探究式学习开展
设置探究主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提出 “古代文明交流方式影响” 这一探究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查阅历史书籍、网络资料,以及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等方式收集信息。在小组讨论交流环节,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小组从丝绸之路贸易交流方面,分析商品流通如何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技术传播与文化融合;有的小组研究古代战争对文明交流的影响,探讨战争在打破地域隔阂、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解决遇到的问题。
2.情境教学运用
创设历史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教师可以模拟古代集市场景,在教室布置一些摊位,摆放古代的仿制品,如陶瓷、丝绸、钱币等。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商人、顾客、店小二、衙役等。在模拟交易过程中,学生们要运用古代的货币进行买卖,了解不同商品的价格,体会古代商业交易规则与社会阶层差异。例如,扮演商人的学生要想办法推销商品,与顾客讨价还价;扮演衙役的学生要维护集市秩序。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古代商业发展状况,感受古代社会生活气息,增强学习趣味性。
四、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需精准锚定目标、精心编排内容、创新运用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策略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其历史思维与实践能力,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这不仅能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更能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赋能,推动历史教育在新时代实现育人目标的跨越,充分彰显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担当。
参考文献:
[1]徐春兵.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历史微课程设计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5):111.
[2]徐灿华,卫平.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初中历史微课程设计策略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2018,(09):21-23.
[3]成玉丹.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18,(2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