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技术难点与施工对策论

作者

丁圣鑫

武汉广益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引言

高速公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其通行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日益关键。既有高速公路在长期运营后,普遍面临交通拥堵、设施老化等问题,改扩建工程通过拓宽路面、改造桥梁、优化互通等方式,可显著提升道路服务水平。然而,改扩建工程需在保障既有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进行,施工与运营的交叉作业增加了工程难度,如何解决技术难点、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成为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技术难点

(一)交通组织与安全管控难点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需维持至少单向车道通行,交通组织难度极大。一方面,施工区域与通行区域的隔离措施若不到位,易引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交通流的分流、导改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拥堵加剧,影响施工进度与通行效率。此外,施工车辆与社会车辆混行时,安全管控风险高,易发生剐蹭、追尾等事故。

(二)路基拓宽的差异沉降问题

路基拓宽是改扩建工程的关键环节,新旧路基的差异沉降是主要技术难点。既有路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已趋于稳定,而新路基沉降尚未完成,若处理不当,易在新旧路基结合处产生纵向裂缝,影响路面结构整体性。差异沉降主要源于新旧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地基处理方式不同以及荷载分布不均等因素。

(三)路面拼接技术难题

路面拼接需实现新旧路面的平顺过渡,若拼接处理不当,易出现错台、裂缝等病害。旧路面经长期运营后,存在面层老化、基层强度衰减等问题,与新铺路面的刚度、平整度差异较大;同时,拼接界面的粘结强度不足会导致水分渗入,加剧基层损坏。此外,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拼接因材料特性差异,技术难度更高。

(四)桥梁改造与加宽难点

桥梁作为高速公路的关键结构,其改扩建需兼顾承载力提升与结构安全。既有桥梁存在支座老化、梁板裂缝等病害,改造过程中需对结构性能进行精准评估;桥梁加宽时,新旧桥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整体受力,若受力不协调,易在连接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结构破坏。同时,跨线桥梁施工需避免影响桥下交通,安全风险高。

(五)管线迁改与环境保护挑战

高速公路沿线分布有大量地下管线(如光缆、输油管道、给排水管道等),改扩建工程需对其进行迁改。管线位置勘察不清易导致施工中发生挖断事故,影响既有设施功能;迁改过程中若防护措施不当,可能引发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此外,施工区域的植被保护、噪声控制、水土保持等环保要求也增加了工程难度。

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施工对策

(一)精细化交通组织与安全管控

1. 分阶段制定交通导改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划分施工段,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或“分车道封闭”等方式,结合交通流量预测优化车道布置,确保通行能力满足需求。例如,在路基拓宽阶段,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应急车道临时开辟通行空间,减少对主线交通的影响。

2. 强化安全隔离与警示:采用波形护栏、防撞墩等设施分隔施工区与通行区,设置限速标志、反光警示带、LED 爆闪灯等,夜间开启施工区域照明,确保车辆安全通行。配备专职交通协管员,实时疏导交通,处理突发情况。

3. 信息化交通监控:利用无人机巡检、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状态,通过可变情报板发布路况信息,引导车辆合理绕行,避免拥堵。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针对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情况制定预案,缩短处置时间。

(二)路基拓宽的差异沉降控制对策

1. 旧路基处理技术:对既有路基边坡进行开挖台阶处理,台阶高度控制在0.3-0.5m,宽度不小于 1m,增强新旧路基的咬合作用;采用冲击碾压、强夯等方式对旧路基路肩进行压实,提高其承载能力。

2. 新路基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如软土地基采用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等方式加速固结;非软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水泥搅拌桩等增强地基强度。新路基填料选用与旧路基性质相近的材料,分层碾压,压实度不低于 96% 。

3. 设置过渡段与监测:在新旧路基结合部设置土工格栅等加筋材料,减少差异沉降;路基施工期间布设沉降观测点,定期监测沉降量,当沉降速率小于0.5mm / 天时方可进行路面施工,确保沉降稳定。

(三)路面拼接施工技术对策

1. 旧路面预处理:对旧路面进行病害检测,铣刨破损面层,修补基层裂缝;采用冲击碾压或共振破碎技术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提高其整体性,减少反射裂缝。在拼接界面涂刷粘层油,增强新旧路面的粘结力。

2. 拼接工艺优化:沥青路面拼接采用“阶梯式铣刨”工艺,使新旧路面形成台阶状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 30cm ,摊铺时同步碾压,确保接缝平顺;水泥混凝土路面拼接时,在旧路面边缘植入钢筋,与新混凝土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减少错台。

3. 养护与监测:拼接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采用土工布覆盖保湿,沥青路面接缝处进行灌缝处理,防止水分渗入。定期检测接缝处的平整度与沉降量,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四)桥梁改造与加宽施工对策

1. 既有桥梁评估与加固: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回弹法)评估桥梁结构性能,对病害部位进行针对性加固,如裂缝注浆、支座更换、增设体外预应力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桥梁加宽方式,中小跨径桥梁可采用双侧加宽,大跨径桥梁宜采用单侧加宽或新建桥梁并行。

2. 新旧桥梁连接技术:加宽桥梁的梁体与旧桥采用刚性连接,通过植筋、浇筑湿接缝等方式实现整体受力;支座布置保持一致,确保受力均匀。施工中严格控制模板安装精度,保证接缝混凝土强度与旧桥匹配,养护期间加强沉降观测。

3. 跨线桥梁施工安全控制:采用挂篮施工、支架现浇等工艺时,设置防护棚架保护桥下交通;施工前封闭桥下路段,设置警示标志,配备专人指挥交通。跨线作业时严禁抛掷物料,避免对桥下设施造成损坏。

(五)管线迁改与环境保护措施

1. 管线勘察与迁改方案:施工前采用地质雷达、人工探坑等方式查明管线位置、走向及埋深,绘制详细管线图;会同管线权属单位制定迁改方案,优先采用非开挖技术(如定向钻、顶管)减少对地表的破坏,迁改后进行压力试验,确保功能正常。

2. 环保施工技术:施工区域设置围挡、洒水降尘设备,减少扬尘污染;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措施,夜间施工控制噪声分贝;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避免污染土壤与水体。

3. 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施工结束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植被覆盖,选用本地物种提高成活率;设置排水沟、拦挡墙等设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四、结论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技术难点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需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加以解决。针对交通组织、路基拓宽、路面拼接等关键问题,采取分阶段导改、差异沉降控制、优化拼接工艺等对策,可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未来,随着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监控、BIM 技术等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工程效率与精准度,为高速公路改扩建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永胜。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1.

[2] 张利民。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J]. 公路交通科技,2022,39 (08):45-50.

[3] 王红梅。高速公路路面拼接施工技术难点及对策 [J]. 施工技术,2021,50(12):89-92.

[4] 陈明。桥梁加宽改造中的结构连接技术应用 [J]. 公路,2020,65 (09):167-170.

[5] 刘志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与安全管控 [J]. 交通世界,2020(15):34-35.

[6] 张伟。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管线迁改与环境保护措施 [J]. 环境工程,2019,37 (07):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