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在小学课堂活动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张英华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镜镇中心小学 527229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数学课堂,探讨班主任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从挖掘数学教材内涵、设计趣味课堂活动及塑造良好班级氛围等方面,阐述如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实现思想道德的成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班主任;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活动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课堂活动丰富多样,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班主任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如何巧妙利用数学课堂活动,将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其中,是教育工作者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核心价值观元素
1.1 探寻数学史中的爱国元素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班主任有必要深入探寻我国古代数学的璀璨成就。就拿《周髀算经》来讲,其中不但记载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特殊的勾股定理形式,还对分数运算有着独特的阐述方式,在古代数学领域贡献卓越。班主任向学生生动讲解《周髀算经》里这些精妙的数学知识,能让学生直观领略到我国古代数学的领先地位,进而在心底涌起浓浓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班主任还可分享像苏步青在微分几何领域刻苦钻研、为国家数学学科建设添砖加瓦的事迹,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家们为国家数学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立志为国家数学发展而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勇前行。
1.2 剖析数学知识蕴含的诚信等价值观
数学运算和证明容不得半点马虎,对精确性的要求近乎苛刻。在日常的数学教学环节,班主任务必着重强调数据精准、推理严密的关键意义。当学生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或是开展三角形全等证明等几何推理时,要不断督促他们逐行检查每一个步骤,避免因疏忽大意致使数据出现偏差。这一严谨的过程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诚信品质,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数学知识,还是处理生活中的事务,都应当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当学生遭遇棘手的数学难题时,班主任要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去探寻解决办法,坚决杜绝抄袭他人答案的行为。
二、设计融入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活动
2.1 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培育团队协作精神
班主任能够策划小组共同应对复杂的数学难题。举个例子,当面临 “怎样规划校园文艺汇演的节目流程,实现演出时长控制在规定时间内且节目过渡自然流畅” 这类实际问题时,让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不同任务,有的负责收集节目相关信息,如每个节目预计时长、表演形式等;有的专注于分析各节目时间分配的合理性;还有的负责设计整体节目流程方案。如此一来,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合作进程中,大家必然要相互交流各自想法,共同协调工作推进的节奏,这对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锻炼效果显著。与此同时,激励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竞争,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好地规划出最佳节目流程,促使学生在竞争氛围里深刻领会团队合作带来的共赢成果。
2.2 依托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为助力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班主任可组织诸如运用数学知识测量校园设施等实践活动。以校园花坛周长测量实践为例,学生需熟练且准确地操作测量工具,无论是卷尺还是测绳,都要精准把控,认真细致地丈量花坛的每一段边长。学生清楚地知晓,测量所得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为哪怕一处数据出现偏差,后续依据公式计算得出的花坛周长必然会出现错误,影响整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完成测量任务的进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有效锻炼,更为关键的是,其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显著增强。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以详实、严谨的态度记录测量数据,创建专门的数据记录表,详细标注每一次测量的具体数值。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例如计算多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以此减小误差,估算数据的误差范围,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在任何数学实践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为里,都应当切实对自己的操作行为以及最终产生的结果负责,逐渐形成严谨负责的行事风格 。
三、利用课堂互动营造核心价值观氛围
3.1 教师以身作则播撒积极价值理念
在课堂场景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学生瞩目。作为班主任,若始终保持认真备课的习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板书书写得规整清晰,对数学教学内容深入钻研、力求完美,展现出十足的勤勉与敬业,那么这种态度会在无形中深深影响学生。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碰上难题时,教师以耐心为指引,用温和的口吻逐步引导,不急于得出答案,更不会对学生疾言厉色,而是凭借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拨开迷雾。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向学生传递关爱与友善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教师的亲身示范下,自然而然地受到正面价值观念的感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汲取正能量 。
3.2 打造融洽师生关系助力价值观内化
在数学课堂上,班主任要大力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大胆分享自己对数学问题独树一帜的看法。以讲解行程问题等数学应用题为例,学生思维活跃,很可能会想出与常规解法大相径庭的思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务必高度重视学生的想法,专注倾听,迅速给予肯定与鼓励。就算学生的观点不太准确,也不要马上否定,而是巧妙运用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营造出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长此以往,在和谐且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更加容易认可核心价值观,也更愿意主动接受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四、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是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通过挖掘教材、设计活动、营造氛围,能让核心价值观扎根学生心中。在数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协同发展,为学生未来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旅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王莉.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J].安徽教育科研,2021,(10):56-57.
[2]王晓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J].小学时代,2020,(08):67-68.
[3]徐萍.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读写算,2019,(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