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性质” 教学中情境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

赵翠

莆田砺志学校

引言;高中化学中“ 有机化合物性质” 部分知识丰富且抽象,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尤其是情境教学法提倡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的、鲜活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度的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基于此,在“ 有机物的性质” 这一问题上开展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虽然很多有机化合物都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但传统教学模式并未挖掘其所具有的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到其中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探究。以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中乙醇的教学为例。教师设置一个现实情境: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料酒图片,向学生提问:在烧鱼时常常要放些料酒和醋,这样做的结果是烧出来的鱼肉味道会更好,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迅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们阅读教材中乙醇与乙酸酯化方面的知识,使其了解到料酒中的乙醇和醋中的乙酸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以此解释生活中的这一现象。讲授乙醇的溶解性时,还补充了下面的事例:“ 我们都知道碘酒,碘不易溶于水,却易溶解于乙醇中,故用乙醇做溶剂来配制碘酒,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结合设计的生活场景,学生深刻理解并体验了乙醇性质应用到生活中。教师这时便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会用到乙醇的这一性质,将学过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如用酒精擦拭身体能降低体温是因为利用酒精容易挥发吸热等。由此可见,通过这样既达到学生学到乙醇性质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以及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引入社会热点情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和化学发展密不可分,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对有机化合物对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阐述相对较少。通过社会热点情境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明白化学学科在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意识,帮助学生强化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学习[1]。以苏教版“ 塑料”为例,教师先引出时下热议的“ 白色污染” 这一主题,向学生展示因长期、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严重污染的图片素材以及视频资料,让学生们亲眼见一见“ 白色污染” 的威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虽然主要由有机物构成的塑料存在着很高的危害性,但是为什么它影响却如此广泛呢?这和它的什么性能有关系?” 这样来启发学生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深入地思考。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多数塑料是由高级有机合物构成的物质,自身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被大自然的条件降解,这才是所谓的“ 白色污染” 的根本原因。学生在分析“ 白色污染” 的原因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处理“ 白色污染” 的方式及措施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结合塑料自身特性提供合理方案,例如研制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等。此时,学生不仅能掌握塑料知识、树立化学与人的社会相联系的观念及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还可以在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培养能力。

三、构建历史情境,体会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但这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却是被忽视的。建立历史情境能够让学生了解有关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发现过程,领略科学家的精神,还可以让学生从历史角度的角度对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进行了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关于乙烯的内容时,教师设置历史情境,介绍19 世纪时,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对水果成熟有加速作用的一种气体叫做乙烯。当时科学家们是通过研究植物,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到乙烯的一些性质,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历史文献图片,如早期科学家研究乙烯的装置图等。随后引导学生模仿那些科学家的做法,思考如果自己处于那个时代,如何通过实验探究乙烯的性质。根据课本内容的设计意图,学生要设计实验验证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等性质。在此过程中,学生如同置身于一项科学史的研究之中,经历科学工作者探寻乙烯性质的艰辛和乐趣。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历史情境,学生不仅获取了乙烯性质的知识,而且认识到了化学的发展是不断发现事物,并不断完善的,认识到化学工作者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性质” 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社会热点情境和历史情境等多种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从而也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合物性质知识。基于此,在在未来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情境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薛伟 . 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化学教学应对策略解析 [J]. 安徽教育科研,2022,(36):55-57+80.

[2] 王福成,商晓芹.有机化合物性质核心概念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必修"生活中 2 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为例[J].高中数理化, 2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