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绿色施工对资源节约的影响

作者

李鹏

身份证:230221199002170019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绿色施工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方向,其对资源节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建筑业的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围绕建筑施工绿色施工对资源节约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分析绿色施工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及建材资源节约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探讨实现资源节约的绿色施工技术实施路径,包括施工工艺优化、废弃物循环利用及能源高效管控;最后提出强化资源节约效果的保障策略。通过对影响机制与实施路径的梳理,揭示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行业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的关键价值,为建筑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绿色施工;建筑施工;资源节约;施工工艺;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施工对资源节约的核心影响领域

1.1 对水资源节约的影响

水资源在建筑施工中用于混凝土养护、设备清洗、降尘等多个环节,绿色施工通过创新管理与技术应用大幅降低水资源消耗。在用水管理方面,绿色施工强调循环用水机制的建立,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施工废水处理装置,将雨水、基坑排水及设备冲洗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等非饮用环节,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的依赖。同时,采用节水型施工设备与器具,如低流量水枪、感应式水龙头等,降低单位作业的用水量。此外,通过施工组织优化,合理安排养护周期与洒水频率,避免水资源的无效浪费,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1.2 对土地资源节约的影响

建筑施工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与扰动较大,绿色施工通过科学规划与生态保护措施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与破坏。在施工总平面布置中,绿色施工遵循紧凑布局原则,合理划分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减少临时用地面积,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对于施工场地的临时设施,采用模块化、可循环利用的搭建方式,缩短临时用地占用时间,降低对土地表层的扰动。同时,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土地保护,通过设置围挡、覆盖裸露土地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壤污染,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间接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

1.3 对建材资源节约的影响

建筑材料是施工阶段资源消耗的主要部分,绿色施工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提高建材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材料采购环节,绿色施工强调精准计算与计划采购,根据施工进度与工程量制定详细的材料需求计划,避免过量采购导致的积压浪费。在材料加工与使用环节,推广精准下料、集中加工等技术,减少材料切割损耗,提高材料利用率。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建材,如钢筋头、碎砖块等,通过分类回收、加工再利用等方式转化为再生建材,重新用于临时设施建设或次要结构施工,实现建材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新材消耗。

二、绿色施工实现资源节约的技术实施路径

2.1 施工工艺的绿色化优化

施工工艺的绿色化优化是实现资源节约的核心路径,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改进与创新技术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在结构施工中,推广装配式施工工艺,将构件在工厂预制后运输至现场装配,减少现场湿作业带来的材料浪费与建筑垃圾产生,同时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装饰装修阶段,采用干法施工工艺替代传统湿法施工,减少水泥砂浆等材料的损耗与水资源消耗。此外,通过 BIM 技术的可视化建模与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流程与资源配置,避免因工序不合理导致的材料二次搬运与返工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的精准性。

2.2 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

构建完善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绿色施工实现资源节约的重要支撑,通过对施工废弃物的分类、处理与再利用形成资源循环链条。在废弃物分类环节,设置专门的分类回收区域与标识,对钢筋、木材、塑料、混凝土块等不同类型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在处理技术应用方面,采用移动式破碎设备对混凝土废弃物进行现场破碎,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路基回填或临时道路铺设;对废旧木材进行修复处理后用于临时支撑或模板制作。通过建立 “产生 - 分类 - 处理 - 再利用” 的闭环体系,减少废弃物的外运填埋量,降低新资源的开采与消耗。

2.3 能源高效管控技术应用

能源消耗是建筑施工资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施工通过能源高效管控技术应用降低能源浪费。在施工设备管理方面,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施工机械,替换高能耗老旧设备,同时通过定期维护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单位作业的能耗水平。在能源监测方面,安装智能电表、水表等计量装置,对施工各区域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能源浪费问题并采取调控措施。此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利用自然光照与通风条件减少照明与通风设备的使用时间,优先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临时设施供电,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强化绿色施工资源节约效果的保障策略

3.1 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保障资源节约效果的基础,通过制度建设与组织保障规范绿色施工行为。在施工企业层面,建立绿色施工管理部门,制定资源节约专项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资源节约职责与考核标准,将资源消耗指标纳入施工管理目标。在项目实施层面,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针对资源节约制定具体的技术措施与实施计划,如用水用电定额管理、材料限额领料制度等。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培训,提升全员资源节约意识,形成 “人人参与、全过程管控” 的管理氛围,确保资源节约措施的有效执行。

3.2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与推广

技术创新是提升绿色施工资源节约效果的核心动力,通过关键技术研发与成熟技术推广扩大资源节约空间。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针对施工中的资源消耗痛点开展技术攻关,如高效节水设备、低能耗施工机械、新型再生建材等技术的研发。建立绿色施工技术目录,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成熟技术,如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临时供电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等,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3.3 强化监督考核与激励机制

监督考核与激励机制是推动绿色施工资源节约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通过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实施效果。建立绿色施工资源节约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核查节水、节电、节材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资源浪费行为。将资源节约指标纳入项目绩效考核体系,对在资源节约方面表现突出的项目团队给予奖励,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建材资源及能源的节约产生多维度、深层次的影响,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其核心影响体现在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的增强、无效消耗的减少及利用效率的提升,而这些影响的实现依赖于施工工艺优化、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及能源管控技术应用等具体路径。为进一步强化资源节约效果,需从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与监督考核等方面构建完善的保障策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绿色施工将在资源节约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推动建筑行业向低消耗、高效率、可持续的方向转型,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林. 绿色施工技术理念下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J]. 石河子科技, 2024, (04): 37-38.

[2]张红斌. 城建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思考[J]. 居舍, 2024, (02): 151-152.

[3]易锋.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24, (12):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