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百米跑后程摆臂技术常见问题及其对速度保持影响的观察分析
林德春
莆田砺志学校
引言:百米跑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测试的一项重要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百米跑比赛中后程速度的维持是最终结果的关键之一。但摆臂技术对百米跑全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与辅助作用,特别是后程摆臂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身体平衡,增加步频与步幅以达到速度保持的目的。所以,观察和分析中学生百米跑后程摆臂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在速度维持中的作用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一、摆臂幅度的问题
中学生百米跑后程中摆臂幅度的问题比较普遍,对速度的维持有明显的作用。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摆臂幅度合理可以有效地协调身体动作并对腿部运动起到帮助作用,使跑步保持较好的速度,有些中学生摆臂幅度太大[1]。百米跑的后程中,身体的力量减少了,为设法加快跑的速度,有的同学可能不知不觉增大了摆臂幅度。但摆臂幅度过大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而增加无谓能量消耗。摆臂幅度太大时,臂的摆动需较大肌肉力量才能带动,而摆臂则会使本来为腿部运动所消耗的精力得以发散。并且,大幅摆臂会造成身体左右摇摆,损害跑的直线,从而降低跑效率。比如有些同学跑到后程时,两臂前摆超出身体中线较多,后摆时伸展过大,这样就使身体协调性差,速度不易维持,另一方面摆臂幅度太小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摆臂幅度太小,不能完全发挥摆臂与人体的配合与帮助作用。摆臂幅度太小会限制人体转动角度,从而影响腿部跨步幅度及频率。跑步时,胳膊与腿的运动互相配合,胳膊摆动较少,腿的运动受到一定限制,从而使步幅减小,步频下降。例如有的同学跑完百米跑后,胳膊只向体侧小幅度摆动而不给予充分的力量,使跑步速度渐低。另外摆臂幅度太小也可能是因为学生肌肉力量不够或跑步技术不够娴熟。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需指导学生把握好适当的摆臂幅度来提高后程速度保持的能力。
二、摆臂频率的问题
摆臂频率对于中学生百米跑后跑过程中速度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摆臂频率这一普遍问题将给跑步速度带来负面影响,摆臂频率太快,这是一些中学生的问题,百米跑后跑过程中,由于体力消耗较大,有些同学可能由于心理紧张或希望急着增加速度等原因,摆臂频率加快。但摆臂频率过快常使动作协调性恶化。摆臂频率过快,臂摆就可能出现紊乱,不能很好地和腿的运动构成协调[2]。并且,摆臂过快需要较多精力才能保持,会加快身体能量消耗速度,让后程体力变得更为缺乏。比如,有些同学跑到后程时,胳膊摆动很快,而腿的运动就赶不上了,造成身体脱节,跑的速度非但没增加,而且还降低了很多,反之,摆臂频率太慢则是通病。摆臂频率太慢,会减慢人体节奏,从而影响腿部步频。百米跑时,双臂摆动可带动人体旋转,以促进腿部活动。若摆臂频率太慢,则人体转动速度下降,腿跨步频率变缓。例如有的同学跑到后程时,胳膊的摆动就明显减慢了,脚步渐渐拖了下来,跑得很慢。摆臂频率太慢,可能是因为学生体力下降,肌肉疲劳或不注意摆臂技术,另外摆臂频率的不稳定性也是个难题,跑时摆臂频率要相对平稳,以达到人体运动节奏一致。若摆臂频率忽高忽低,就会损害人体协调性、节奏感而影响速度维持。所以,教学中要教学生把握适当的摆臂频率和使频率稳定,从而提高百米跑后跑速度。
三、摆臂的指向问题
摆臂方向是中学生百米跑后跑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它对于速度的维持有重要的作用。摆臂方向合理可以确保身体平衡、直线性好,给跑步带来高效动力,摆臂的左右摇摆是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百米跑后跑时,因体力减弱,有的同学可能发生摆臂左右摇摆。手臂左右摇摆时会有侧向的力量,让身体重心偏向一边,打破跑步直线性。这样既加大了跑步阻力,又影响了人体平衡与稳定。比如有些同学跑到后程时,胳膊左右摆得比较大,造成身体相应偏斜,为保持身体平衡,腿上需附加力量以矫正身体姿态,这样既耗费精力又影响速度。摆臂左右摇摆可能是因为学生核心肌群力量欠缺、不能有效控制身体平衡或跑步姿势不当,所以,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矫正学生摆臂方向,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增强学生身体平衡能力,规范跑步姿势,以确保后程速度有效维持,除左右摇摆外,部分学生还存在摆臂“ 前后偏移” 问题,即摆臂时手臂过度向前伸展或向后甩动,偏离了“ 沿身体冠状面摆动” 的合理轨迹。过度前摆会导致上半身前倾过度,增加腰部负担,还可能与腿部跨步动作形成冲突;过度后摆则会浪费额外能量,打乱跑步节奏,使后续摆臂发力衔接不畅,比如有的学生后程摆臂时,手臂后甩幅度远超身体后方垂直线,每次摆臂都需额外消耗体力回收手臂,导致上肢疲劳加快,进而影响整体跑速。[3]针对这类问题,教学中可通过设置“ 绳线辅助练习” ,让学生在身体两侧系上平行绳线,以绳线为参照规范摆臂方向,同时结合平板支撑等训练强化核心控制,逐步改善摆臂偏移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学生百米跑后摆臂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速度维持的影响,明确了摆臂技术对于百米跑后速度维持的意义。中学生摆臂幅度大、频率高、方向差的特点严重地影响其后程速度维持。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意见希望能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与训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有助于中学生摆臂技术的优化及百米跑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杰.功能性训练改善高中体育特长生100 米跑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23.
[2] 王东清. 高中体育训练实效性增强路径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23(18):61-63.
[3]周国良.浅谈身高对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以李醒源同学短跑成绩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