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魅力-中国传统故事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
张金霞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华研中学
故事指的是一些前后相随的原始事件,情节指的是作 者叙述出来的事件。也就是说,故事仅仅是素材的总和,如 同尚未烹饪的食物无法下咽,未经叙述处理的故事素材不 可阅读;情节诉诸话语组织,显现为某种类型的文本。跌宕 起伏的故事情节可以呈现精彩的故事内容,传递丰富的思 想内涵,引发读者的共鸣。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线,理解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 过各情节之间的转折点体会作者的倾向,提炼故事中蕴含 的道理,从而提升思想认识。
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课文 Full Moon,Full Feelings 为 例,文章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带 领学生梳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和结局。高潮部 分是多重矛盾的碰撞,也是故事情节的转折点,更能凸显人 物品质。因此,把握高潮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结尾不 同于结局,结尾可能是真相,也可能留有悬念让人去回味和 想象;结局意味着真相大白。就故事而言,嫦娥飞到月亮上 是结尾,从此后羿与她天各一方永世不复相见则是结局。
二、挖掘故事内涵,揭示深刻寓意
优秀传统故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故 事中的深刻寓意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可以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不断归纳提炼,挖掘故事背 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 依次提问:(1)What isthe main plot? What are the main con- flicts?(2)What is the main character like when dealingwith conflict? (3 )Why do the main character and the story become household words inChina?
三、汇聚故事焦点,分析冲突原因
故事焦点在于其中的冲突,冲突则随着情节而发展。 教师授课时通过故事导入,带领学生沿着故事情节进入文 本,在冲突处停顿引导他们就冲突展开讨论,可以增强学生 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以展示型问 题和参阅型问题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展示型问题在询问形式上通常用 what、when、who 和 how 等词进行提示,这样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引导分析故事情 节的矛盾冲突。教学时,教师通常围绕故事的内容进行问 题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从故事本身的情节中分析矛 盾冲突的关键。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课文 Yu Gong Moves the Mountains 中,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对愚公一家的出行造成了阻碍,这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愚公身单力薄、年老体衰,面对移山心 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人与自我的矛盾。为了让学生把握这 些矛盾冲突,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What problems did he face?
How did he deal with the problems?
Who helped him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en通过此类问题,学生就能在阅读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 向把握故事发展的主线。
参阅型问题在询问形式上主要以 why、how 等词进行提 示,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发展主线、情节和冲突,进行分析、提 炼和总结,最终得出相应结论。
仍以 Yu Gong Moves the Mountains 一文为例,面对他人的 质疑,愚公说:“子子 孙孙无穷尽也。”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情 节进行提问:Why did Yu Gong keep on digging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有学生回答:Be- cause he wanted to prove everything is possible unless you try to make it happen 。 还 有 学 生 回答 : Because he wanted to move the gods and let them to help him in the end。
显然,如此设问,有助于学生理解愚公的决心以及不达 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生态度。四、展现故事视角,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视角的分析人物,学生就能对故事的发展有 更深的认知。授课时,教师应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把 握人物特点,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 结合故事的教育意义,启发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一步步达 成教学目标。
(一)学生从他人视角进行述评
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故事人物的内心,沉浸式感知故 事的发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 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加深他们的情感认知,强化 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加强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把握。
继续以 Yu Gong Moves the Mountains 为例。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从不同人群的视角分析愚公的决定 。例如,关于 What is Yu Gong like in the eyes of those around him?这一问 题,答案可能有 Tenacious、Ambitious、Fresh、Stubborn、Stupid 等等。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愚公在 他的孩子、妻子、邻居以及天神眼中也是不一样的。显然, 这样的人物才是真实的、立体的、丰满的。
(二)学生从本人视角进行述评
学生从本人视角对故事进行评价,代入感会更强。因 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和作者隔空对话,产生心灵的共 鸣。教师要善于总结优秀作品中人物身上的人格魅力,这 样有助于利用故事本身升华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培养学 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同时达成了课程思政目标,一举 两得。
例如,在 Mulan Joins the Army 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 以从学生本人的视角提 出以下问题:What can you learn from Mulan? 由于问题本身就已提示学生要从自己的 立场 出发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形成自己的观点:I think she is responsible because he helps the people in the war 。或 者 I think she is brave because she fights with the bad 。又或者 I think she is kind because she took his father ’s place to join the army。
五、比较语言特点,增强文化自信
汉语博大精深,特别在描写和抒情方面会用到各种修 辞手法。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三者同时也是三个不同 的层次,“达”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之上,“雅”则是同时建立 在“信 ”与“达 ”的基础上。很多时候,“雅 ”最难做到。学生 在阅读中文版的中国传统故事时,不仅能感受汉语本身的 语言美,而且能更好地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因此,在教学实 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分析比较英语和汉语的语 言特点,增强文化自信。
仍以 Mulan Joins the Army 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动作 描述:
On hearing that Mulan will soon be home,Her younger sister makes up to add charm.On hearing that Mulan will soon be home,Her younger brother butches pigs on the farm.
教师可以围绕这一段描述进行提问:Which sentence in Mulan ’s poem cancorrespond t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actions of these two people?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很快就回答: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阿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学生通过对中英文的比较发现,中文不仅交代了两个人与 木兰的关系,更形象地展现了家人知道木兰返乡时的喜悦 心情,给人一种真实的画面感,而这些是英语所表达不出来 的。通过对比,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汉语的简洁美、节奏 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六、结语
总之,将中国传统故事融入英语课堂能够帮助学生了 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发展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故事中 的人物和情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从而可 以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发展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也就是说,将中国传统故事融 入英语课堂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还能促进 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日 常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中国传统故事融入英语课堂的有效 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继承 并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崇高 使命感的时代新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 力量。
参考文献
[1]陆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及策略[J].英语教师,2022,22(5):171-173.
[2]武爱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策 略研究[J].校园英语,2021(46):190-191.
[3]卢迪.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现状调查研究[D].烟 台:鲁东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