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

作者

吴桂英

大峡谷风景区初级中学

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生态情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初中地理课程蕴含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但大多停留于生态知识的传播层面,缺乏对育人路径的研究和学生行为上的对接。这也影响了地理学科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探究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地理课堂教育,对推动地理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一)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人地关系和谐,与生态文明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初中地理学科,内容涵盖环境、资源、区域等多方面内容,蕴含着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常识。将生态文明与地理学科课程进行结合,有助于学生以地理的视角认识生态问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意义,丰富学科课程知识内涵,将核心素养由抽象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在知识学习中,在课程实践中,将生态思想自然习得,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2]。

(二)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途径

中学地理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生态知识普及、生态文明观念培养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地理学科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等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为生态文明观念的渗透提供了内容、素材、角度。地理教学中可以超越知识本身使学生站在整体、综合、全面地理角度看待生态系统的脆弱和人的巨大影响力,唤醒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这也是渗透在课程中的生态文明观念教育。这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整合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通过持续挖掘整合教材中的生态元素,实现生态文明融入知识教育,教材中蕴含着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理念,需要教师去寻求其中的关联和意涵[3]。

例如,在《陆地和海洋》单元,教师在讲述海陆分布和地形地貌时,就可以通过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联系,从海洋资源开发让学生联系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例如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再联系到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学生思考海岸带如何开发,既保护好海洋生态,也开发好海洋资源。把自然地理变成了人地联系,把知识变成活生生地看人,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了解到海洋生态的重要性,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达到“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式,增强生态文明教育实效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感染力和渗透力的关键之举。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引起学生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接受生态观念。

以《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为例,在组织方式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项目形式进行学习,分组调查当地水资源的用途,设计调查问卷,走访社区、观察用水习惯、填写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题、提出节约水资源建议,课堂上各组汇报结果,以表格等方式说明水源不充足、用水不经济等现象,提出解决该问题可以采取“ 南水北调” “ 阶梯水价” 等政策进行辩论。通过真实的问题解决让学生亲身体会水资源紧缺性、国家提出节约水资源措施的必要性,将保护水资源由书本知识转化为行动。转变了教学方式,学生获得新知的途径也由传统向创新,从被动输入转化为主动探索,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的领悟,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合实践体验,深化生态文明行为引导

体验实践是生态认识向行为转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引导学生形成绿色行为习惯的关键一步。生态知识在课堂上形成、在心中感悟、在行动上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南方地区》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 找一找你身边的河” 去实地考察,对校园内或社区周边的河流进行观察、采样、访问、调查了解、比较河流的保护和污染的两端,让学生体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写出观察笔记并提出保护建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将本区域地理知识联系到保护环境问题,加深学生环境保护认同感,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结束语: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本文从地理教材内容挖掘、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体验三个层面,对地理课堂教学落实生态文明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从研究中发现了地理课堂不应仅仅作为知识课堂,而更应当是培养学生人地和谐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的学习课堂,后续研究可以从教育绩效考核、地域性特色资源挖掘等方面对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生态文明教育进行尝试探索。

参考文献:

[1]高迎晓.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9):170-172.

[2]张晓娟.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311-313.

[3]吴星月,鄂崇毅,于瑶,等.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高中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以祁连山“ 黑土滩” 治理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5,(15):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