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

刘安琪

合肥市兰星幼儿园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

阅读是幼儿探索未知领域、构建认知体系的重要途径,对其思维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奠基具有关键意义。因此,自幼儿阶段开展阅读习惯培养,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重要教育任务。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体系中,幼儿园与家庭是两大核心影响主体,二者的协同配合质量直接决定早期阅读教育的实施成效。当前,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幼儿园与家长尚未形成高效协同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合作育人的优势。基于此,幼儿教师需提升对家园共育的重视程度,深入探索与家长合作的有效路径,推动家长建立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价值认同,同时构建科学、系统的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体系。

一、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幼儿个性阅读情况的认知不足

幼儿在阅读兴趣、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与组织阅读活动时,需以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状况为依据,实现精准化教育引导。然而,当前多数幼儿教师面临较大工作负荷,需同时承担十余名乃至数十名幼儿的教育管理工作,难以投入充足时间与精力深入观察、分析每位幼儿的阅读偏好、能力短板及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教师组织的阅读活动多以解决幼儿阅读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导向,无法针对性回应幼儿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导致阅读指导缺乏精准性,直接制约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二)家长缺乏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家庭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首要场域,家长的阅读指导行为对幼儿阅读习惯养成与阅读能力提升具有深远影响。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幼儿掌握自主阅读技巧,激发其内在阅读动机。但现实层面,多数家长未接受过系统的早期阅读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常陷入方法误区。例如,在绘本阅读指导中,部分家长过度聚焦文本文字内容,采用逐字逐句的机械朗读模式,忽视了绘本中图画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图画作为绘本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关键元素,更是引导幼儿开展自主观察、逻辑联想与思维拓展的重要媒介。家长的不当指导方式不仅难以培养幼儿的阅读思维,还可能降低幼儿的阅读参与积极性,阻碍其早期阅读能力的正常发展。

(三)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存在断层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二者的紧密沟通与协同合作是保障教育成效的关键。但当前部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部分家长的家园合作意识薄弱,将幼儿阅读习惯培养单一归因为幼儿园与教师的职责,未能充分认知自身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缺乏主动与教师沟通幼儿阅读情况、寻求专业指导的意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计划设计能力有待提升,尽管部分教师已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未能结合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家园沟通方案,亦未能在协同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引导作用,导致家园双方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上难以形成统一教育方向,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缺乏持续动力支撑。

二、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策(一)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强化家园互动协作

为实现家园双方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同频共振,幼儿教师需主动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制定系统的家园共育阅读活动计划,拓宽家园沟通渠道,同时为家长提供经验分享与互动交流的空间,共同推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提升。例如,幼儿园可创建以幼儿阅读为核心主题的微信公众号,以阅读专题形式定期推送专业内容。推送内容可涵盖多维度实用信息: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幼儿阅读兴趣激发路径、亲子阅读实践案例解析等。此类内容能够为家长提供专业的育儿资源支持,助力家长掌握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同时,公众号可设置留言互动板块,引导家长分享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实践困惑与创新经验,教师通过实时答疑与专业点评,构建家园互助研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提升家长的幼儿阅读指导专业水平。

(二)精选优质阅读资源,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绘本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核心资源,其内容与形式的适宜性直接影响幼儿的阅读体验与阅读兴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兴趣偏好存在差异,教师需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与个人喜好,开展优质绘本筛选工作,同时为家长提供分年龄段亲子阅读绘本书目,协助家庭选择适宜的阅读资源,提升亲子阅读质量与幼儿阅读能力发展成效。在幼儿园阅读活动设计中,教师需围绕预设教育目标,筛选兼具探索性与教育契合性的绘本。例如,在小班以“美食”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选取《蚂蚁和西瓜》作为核心绘本。该绘本以色彩鲜艳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主要特点,能够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阅读兴趣。阅读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仿蚂蚁搬西瓜的动作与场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深化对绘本内容的理解。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向家长推荐《样样都爱吃》《小熊请客》《爱吃青菜的鳄鱼》等美食主题绘本,并建议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开展角色扮演互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其早期阅读能力发展。

(三)创新阅读活动形式,丰富幼儿阅读体验

幼儿的认知发展以直观体验为主要特征,单一的阅读形式难以满足其认知需求与发展特点。在家园共育实践中,教师需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创新阅读活动形式,通过多感官参与策略激活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提升幼儿的阅读参与度与文本理解能力,同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幼儿园阅读活动,共同探索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以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阅读活动设计为例,教师可组织阅读公开课,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观摩。活动前期,教师需根据绘本内容制作纸板苹果、梨、李子、草莓、橘子等道具;阅读实施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幼儿结合绘本文字与道具展开情境想象,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毛毛虫的成长过程;随后,组织幼儿开展情境表演活动,引导幼儿模仿毛毛虫吃东西的动作,通过钻过不同道具的方式直观呈现毛毛虫的成长历程。在多感官综合刺激下,幼儿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提升阅读体验与文本理解深度。同时,家长代表可通过参与活动直观掌握科学的亲子阅读方法,为家庭阅读活动提供专业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对幼儿终身学习能力的构建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园与家庭需强化协同合作,教师充分发挥专业引导作用,家长主动履行教育主体职责,通过搭建多元交流平台、精选优质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活动形式等策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其阅读体验,最终实现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芳.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J]. 家长, 2025, (23): 183-185.

[2]党琳.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探析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13): 104-106.

[3]许燕霞.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路径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11):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