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天然气输气场站智能运维管理模式构建

作者

黄英 柳茂 王玉梅

华油公司自贡西部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自贡 643000 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 四川泸州 646000

1.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能运维管理模式的架构设计

基于传统运维的短板,结合数字化技术特性,本文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智能运维管理架构,分为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三层,各层协同联动,实现运维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1.1 感知层:全域数据采集,筑牢智能运维基础

感知层是智能运维的“神经末梢”,通过部署物联网设备,实现对输气场站设备、环境、人员的全域数据采集。具体包括三类感知设备: 是设备状态感知设备, 如在 部署压力变送器、激光云台泄漏检测仪,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二是环境感知 、可燃气体探测器,监测场站周边环境与安全状态;三是人员行为感知设备, 如智能 安全帽 (内置GPS 定位与语音对讲功能)、电子围栏,实时掌握运维人员位置与作业范围。所有感知设备通过5G 或工业以太网将数据传输至平台层,实现“数据实时上传、状态实时可视”。

1.2 平台层:数据融合分析,构建智能决策中枢

平台层是智能运维的“大脑”,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输气场站虚拟模型,整合感知层采集的实时数据与历史运维数据(如设备检修记录、故障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与 工智能算法实现数据价值挖掘。平台层核心功能包括:一是数据存储与治理, 采用分 式数 数 据清洗、标准化处理,消除数据孤岛,确保数据质量;二是数字孪生建模,将场站的设备、管道、建筑等物 理实体1:1 映射到虚拟空间,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可视化展示;三是算法分析,部署设备劣化趋势预测算法、故障诊断算法,为运维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1.3 应用层:场景化功能落地,实现运维闭环管理

应用层是智能运维的“手脚”,基于平台层的分析结果,面向不同运维场景提供具体功能模块,实现“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核心应用模块包括:设备智能监测模块(实时展示设备状态,异常时自动报警)、运维流程数字化模块(线上派发检修任务、记录检修过程、管理备件)、风险预警智能化模块(提前预测设备故障,生成预防性维护计划)、应急处置模块(故障发生时自动推送处置方案,联动视频监控与人员定位,指导现场救援)。各模块相互关联,例如当平台层预测某阀门将在72 小时后出现密封失效时,风险预警模块会自动生成预防性维护任务,推送至运维人员的移动端,运维流程模块同步核对备件库存,若库存不足则自动发起采购申请,实现运维全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2.智能运维管理模式的关键模块实现

2.1 设备智能监测模块:从“人工巡检”到“自动预

设备智能监测模块以“实时监测、异常预警”为核心,通过感知层设备与平台层算法的协同,实现设备状态的精准把控。具体实现方式:一是实时数据可视化,在数字孪生平台上以仪表盘、曲线图表的形式展示设备运行参数,例如压力超过阈值时,虚拟模型中的压力将变为红色,并弹出报警信息;二是异常自动诊断,当某参数异常时(如管道压力骤降),平台层调用故障诊断算法,分析异常原因(如阀门泄漏、传感器故障),并推送至运维人员移动端,例如某气站曾通过该模块发现管道压力异常,算法在 10 秒内诊断为阀门密封失效,比传统人工排查效率提升80%;三是劣化趋势预测,基于设备历史运行数据与当前状态,通过 LSTM 算法预测设备剩余寿命,提前生成更换计划,避免突发故障。

2.2 运维流程数字化模块:从“纸质记录”到“线上闭环”

运维流程数字化模块以“流程线上化、数据可追溯”为目标,整合任务管理、备件管理、人员管理三大功能,实现运维流程的透明化与高效化。任务管理方面,平台自动生成检修任务(如定期维护、故障维修),并根据运维人员的技能等级、位置信息派发任务,人员接收任务后,在移动端记录检修过程(上传照片、填写参数),任务完成后自动归档,形成全流程记录;备件管理方面,平台实时更新备件库存,当检修任务需要备件时,自动匹配库存,若库存不足则触发采购流程,并跟踪采购进度,避免因备件短缺导致检修延误;人员管理方面,通过智能安全帽的GPS 定位,实时查看人员位置,确保人员在安全区域作业,同时记录人员工作量与技能水平,为绩效考核与培训提供数据支撑。

2.3 风险预警智能化模块:从“故障维修”到“预防维护”

风险预警智能化模块是智能运维的核心优势,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分析与实时数据的监测,实现风险的提前预判与主动防控。该模块的实现依赖两大核心技术:一是故障模式库构建,收集输气场站常见故障(如管道冻堵、阀门卡涩),记录故障原因、特征参数、处置方案,形成故障模式库,例如管道冻堵的特征参数为 度低于-10℃且压力上升缓慢”;二是预警算法优化,基于故障模式库,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SVM)训练预警模型,当实时数据匹配某类故障的特征参数时,模型自动发出预警,并推送处置方案,例如当环境温度降至-12℃,且管道压力上升速率低于0.1MPa/h 时,模型预警“管道冻堵风险”,并建议开启伴热系统,提前防控风险。某试点气站应用该模块后,设备故障发生率下降 45% ,预防性维护比例提升至 60% 。

3.智能运维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与案例验证

3.1 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确保落地成效

智能运维管理模式的实施需结合气站实际情况,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感知层建设”(1-3 个月),完成物联网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现核心设备(如关键阀门)的实时数据采集,搭建基础数据传输网络;第二阶段为“平台层与应用层开发”(3-6 个月),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开发设备监测、流程管理、风险预警三大核心模块,完成历史数据的导入与算法训练;第三阶段为“试运行与优化”(6-12 个月),在试点气站试运行智能运维模式,收集运维人员反馈,优化算法参数与模块功能,例如根据试运行情况调整设备预警阈值,提升预警准确率,待模式成熟后在全网推广。

3.2 案例验证:某省级天然气输气场站的实践成效

某地天然气公司在其下属输气场站试点应用智能运维管理模式,实施前该气站存在人工巡检成本高(年均巡检工时2000 小时)、故障响应慢(平均处置时间4 小时)、备件周转率低(库存积压率 30%) 等问题。实施智能运维模式后,取得三方面显著成效:一是运维效率提升,设备智能监测替代70%的人工巡检,年均节省工时1400 小时,运维人员可专注于故障处置与预防性维护;二是故障发生率下降,风险预警模块提前发现90%的潜在故障,设备突发故障发生率从 15% 降至 6% ,平均故障处置时间缩短至1.5 小时;三是经济性改善,备件管理模块实现库存动态调配,库存积压率降至 10% ,年均节省备件成本20 万元。该案例验证了智能运维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价值,为其他气站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阳, 王强, 张涛. 天然气管道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油气储运, 2024, 40(8): 881-889.

[2] 张磊, 刘建功, 陈立平. 数字孪生驱动的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方法[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4, 26(12):3103-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