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中心”理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困境与突破
李卫苗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示范幼儿园 239200
引言
“以儿童为中心” 这一理念源自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其核心要点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他们的兴趣以及需求,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要承担起培养认知基础的任务,而且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确立为发展方向,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偏差:一部分幼儿园仍然是以教师作为中 分教师缺少对该理念的理解以及实践经验,家长也更为看重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发展。本文会对其面临的困境以及突破方法展开探讨,为改革以及实践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理念价值与实践意义
“以儿童为中心”理念十分重视尊重儿童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差异,借助兴趣驱动来推动自主学习以及创造力培养,提升主体意识与社会适应力,该理念的实践促使教育从应试朝着素养导向转变,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然而在幼儿园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旧面临着挑战,需要探寻有效的路径。
1.1 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
尽管“以儿童为中心”这一理念已然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过程当中,却大多时候出现理念与实践相互脱节的情形,一方面,有不少教师在接受相关培训的时候,已然知晓了该理念所有的意义,可是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他们依旧习惯采用“教师讲解、儿童跟随”这样的方式,很难真正转变成为“儿童探索、教师支持”的模式。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所开展的课程设计以及考核机制依旧侧重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致使教师即便怀有意愿,在制度框架范围之内也难以完全践行“以儿童为中心”,这种矛盾状况削减了教育活动的生动性以及有效性,而且还使得儿童的主体性难以切实地发挥出来。
1.2 幼儿发展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差距
在实际教育进程里,儿童的兴趣以及需求大多时候呈现出多样且有差异的特性,然而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课程形式却较为单一,不太可契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举例来说,于艺术活动当中,儿童期望拥有更多的选择以及表达机会,只是由于固定的课程安排和教师的指导方式的限制,儿童的自主性大多时候被忽视。在户外活动或者游戏化学习环节,教师大多时候进行过多干预,限制了儿童探索的自由度,教育供给同儿童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致使“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难以充分落实,对教育质量以及儿童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实践中的困境表现
“以儿童为中心”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推行过程中,受制于多方面因素,表现出多种困境。2.1 教师专业发展不足
教师身为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其专业发展水平对于“以儿童为中心”能否切实有效落实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下部分幼儿教师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对儿童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心理学的掌握程度不够,致使在组织教育活动时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并且一些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偏向追求“结果”,忽略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体验。这违背了儿童发展的规律,又对教育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
2.2 家长观念与社会期待的偏差
家庭教育于儿童发展而言有着关键作用,然而部分家长在教育观念方面依旧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他们更为看重知识的获取以及技能的训练,对于儿童兴趣、情感以及创造力的培育却关注不够,他们大多时候把幼儿园当作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地方,这与 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相互背离。社会对教育成果的期待在无形中也加重了幼儿园的知识化倾向,致使教师和管理者在理念落实的时候面临压力。
2.3 教育评价体系存在滞后性
教育评价在衡量以及引导教育实践方面是极为关键的环节, 当下幼儿园所采用的评价体系依旧是以结果评价作为主要方式,过度侧重于儿童是否掌 却忽略了他们在学习进程当中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以及个性成长,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教 T 以结果作为导向,同时也对“以儿童为中心”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形成了限制。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该理念实践陷入困境的关键表现之一。
三、突破困境的路径
若想达成“以儿童为中心”理念于幼儿园教育里的有效落实,需在多个层面给予突破和创新,要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在儿童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以及课程设计等素养,促使教师可切实理解并灵活运用“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多样化以及生活化,提供契合儿童兴趣和需求的活动,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索与表达。并且要借助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师与儿童营造更具开放性与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家园协同教育也是突破困境的关键途径,依靠家长学校、家园共育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解并支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优化评价体系,构建以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全面关注儿童的兴趣、情感、思维与个性发展,从根本上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结论
“以儿童为中心” 的理念在幼儿园教育里有着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难题,像是理念和实践相脱节、教育资源供应不充足、家长观念存在偏差以及评价不够及时等情况,想要打破这些困境,就需要教师、课程、家长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促使教育理念和实践可融合。未来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信息化手段被广泛运用,以及社会对儿童全面发展十分重视,“以儿童为中心” 的理念肯定会得到更有效的落实,这对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帮助,而且对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健康、积极、自主且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也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丁亮亮,陈亚男.“以儿童为中心”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以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24,23(25):68-71.DOI:CNKI:SUN:ZDZJ.0.2024-25-015.
[2] 高 祥 . 儿 童 成 “ 人 ” 向 度 的 幼 儿 园 教 育 空 间 研 究 [D]. 四 川 师 范 大学,2023.DOI:10.27347/d.cnki.gssdu.2023.000984.
[3] 曹 越 星 , 蔡 翮 飞 . 儿 童 中 心 理 念 的 “ 危 机 ” 及 其 反 思 [J]. 教 学 与 管理,2024,(35):1-5.DOI:CNKI:SUN:JXGL.0.2024-3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