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种植技术要点与产量提升策略研究
李春艳
四川省射洪市酒粮产业发展中心 629200
1 四川地区高粱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地与整地
(1)选地:四川多山地丘陵,高粱宜种在地势平缓、排水好的地块,避开低洼易涝区。沙壤土或壤土最佳,虽耐贫瘠,但肥沃疏松、有机质高的土壤更利于生长。忌连作,前茬选大豆、花生等,需了解前茬除草剂使用情况防残留危害。
(2)整地:秋季作物收获后,墒情适宜时深耕 20 厘米,借冬季冻融改善土壤。未秋整的,春季解冻后、雨前抓紧整地,做到土碎地平,开好排水沟防雨季积水。整地时施腐熟农家肥增肥,为播种和根系生长创好条件。
1.2 品种选择
春播选中熟品种,充分利用光热,避开夏季高温伏旱对灌浆的影响;夏播选早熟品种,如“机糯梁 1 号”“川糯粱 15 号”等。多雨地区宜选中散穗型品种减穗部病害。机械化收获地块,选矮秆、株型紧凑、抗倒伏、不易落粒的品种,且需是当地农业部门审定的适种品种。
1.3 播种管理
(1)播种时间:四川地区气候温和,10 厘米地温稳定在 12-15∘C 、土壤含水量 20% 左右时即可播种,春播多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若遇倒春寒,可适当推迟播种,防止低温影响发芽。四川多地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苗龄控制在 25-30 天,一般在 4 月中下旬进行移栽,移栽应避开雨天,选择雨后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移栽后及时浇施清粪水,提高幼苗成活率。
(2)播种方式与深度:四川地区多采用条播或点播,条播便于田间管理和后期机械化操作。播种深度以 2-3 厘米为宜,覆土要均匀。由于四川部分地区春季干旱,可采用地膜覆盖播种技术,既能保墒,又能提高地温,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丘陵山地等易旱地块,可采用垄作栽培,垄高 15-20 厘米,在垄上播种,增强抗旱能力;低洼地块则需提前起垄,以利排水散墒,避免烂种。
(3)播种量与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种植区域确定,四川地区粒用高粱每亩种植1 万-1.5 万株。精量播种每亩用种量 0.3-0.4 公斤,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清选和晾晒,提高发芽率。育苗移栽时,每穴播 2-3 粒种子,确保出苗率。青饲青贮用高粱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每亩可达 2 万株以上。
1.4 田间管理
幼苗 3-4 叶时间苗,去弱苗、病苗;5-6 叶时定苗,留壮苗,保植株均匀。中耕除 草两次,4-6 叶时结合间苗浅耕促根;拔节期深耕培土增强抗倒伏能力,利雨季排水。
施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适量氮、磷、钾复合肥。雨水多,追肥少量多次防流失,拔节期追氮肥,灌浆期追钾肥。水分管理上,夏季伏旱时,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及时沟灌或喷灌;雨季清沟防积水烂根。化学除草选专用药剂,杂草 3-5 叶期喷施,控量控时防药害。
2 高粱产量提升策略
合理密植是四川地区高粱增产的重要措施,中熟品种每亩种植 1 万-1.2 万株,早熟品种每亩可种植 1.2 万-1.5 万株。在肥力较高的地块,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 70-80厘米,窄行 40-50 厘米,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比等行距种植可增产 15% 以上。
养分管理要结合四川土壤特点,四川部分地区土壤偏酸性,可适当施用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 2000-3000 公斤,配合氮磷钾复合肥 30 公斤。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 10-15 公斤,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提高籽粒重量。在水分管理上,重点关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若遇伏旱,及时进行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可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四川地区高粱常见病虫害有蚜虫、螟虫、锈病等。选择抗病虫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在田间安装杀虫灯诱杀螟虫等害虫成虫;蚜虫发生初期,可喷施吡虫啉等低毒农药;锈病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等杀菌剂进行防治。同时,四川地区多暴雨天气,要提前加固田埂,检修排灌设施,预防洪涝灾害;选择抗倒伏品种,结合拔节期深耕培土,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灾害损失,通过综合措施实现高粱产量稳定提升。
3 结束语
要实现高粱种植的高产优质,需要全面掌握各项技术要点,从地块选择与整理、品种挑选、播种管控到田间照料、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环节,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同时,采取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应对灾害性天气等产量提升策略,能够有效提高高粱的产量与品质,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收益,推动高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小霞.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产量分析[J].种子科技,2025,43(11):69-71.
[2]胡祥鑫.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5,(02):10-11.
[3]康小玲,强春宁.高粱种植技术优化措施分析及效益探讨[J].新农民,2024,(3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