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隐患预防理论的角度试述成品油销售企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作者

甘玉生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销售分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作用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指设备从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保养、更新改造、停运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能够覆盖设备全方位的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等阶段,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及相关组织措施,强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价值,实现设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生产经济效益。

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通过统筹规划设备购置、运维及报废成本,科学选型减少初期投资浪费,如避免“ 功能冗余” 采购;可以通过预防性维修减少突发故障维修费用,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综合成本;可以通过精细化运维提升设备综合利用率,缩短停机时间,保障生产连续性;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提前预警故障,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可以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沉淀,支持设备更新策略等。

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措施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按阶段分,主要划分为前期管理、设备使用中的管理以及设备的后期管理等三个阶段。

(一)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指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试用以及验收等方面的管理,是整个生产工艺安全、平稳、可控运行的先决条件,对设备技术水平和设备投资经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设备规划重点针对项目可行性分析和周期费用估算,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生产需求,确定设备的需求种类、数量、规格等。

设备采购根据规划需求和要求,开展设备选型、采购等工作,对不同品牌、型号设备的技术参数(如精度、产能、能耗等)进行对比,设备采购要满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结合成本效益分析,选出最优设备。

设备安装调试按照安装要求,确保场地环境(如温度、湿度、电力供应等)符合设备要求。组织设备安装必须综合考虑设备后期运行及有关技术要求,安装完成后要进行调试运行,检测设备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标。

设备验收是确保后期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在验收阶段应投入更加专业的人员、技术力量,要按照技术标准,验收设备合格证、设备资料、试验数据等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结合设备使用需求查看安装位置、角度是否合适,验收设备所涉及的附件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整体安装是否牢固可靠,验证调试阶段设备缺陷是否全部解决,确认设备能正常运行且性能满足生产要求。同时,应将人员培训工作纳入验收环节,员工操作技能是保障后期设备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应由厂家技术人员对现场员工进行培训,内容应包含操作要求、工艺参数、日常维护要求、隐患排查要点、简要故障排除、异常工况处置措施等,设备验收时应验证相关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二)设备中期管理

设备使用中的管理是指设备经过试运行,达到验收标准正式投入使用后对设备进行的管理。设备的使用管理占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设备档案管理。从设备生命周期最初的规划开始,规划分析、设计图纸、制造工艺、调试参数、运行参数等数据,建立设备档案。设备档案可以跟踪设备运行状态和维修情况,可以总结设备管理的有利经验,为后续维护和使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以实现设备故障的可追溯性,有利于开展设备故障分析、设备备件采购及后期设备规划的参考。

设备运行管理。编制设备管理操作标准,根据设备属性、技术参数等制定设备标准作业指导书,规范设备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监控设备运行过程中压力、温度、电流、流量等技术参数,以及设备故障、负荷时间、设备能耗信息、设备操作等运行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可以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设备维护保养。加强设备点检,确定点检标准,明确设备各部位的点检项目、点检方法、判定标准等。按照规定周期进行点检,及时发现处理设备潜在故障隐患,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设备维护效率。加强设备保养,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工作环境等确定日常保养、定期保养的周期和内容。执行保养作业,如清洁设备、添加润滑油、紧固螺丝等来维持设备原有的工艺性能,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设备维修管理。维修作为设备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采用“ 预防性维修” 和“ 预见性维修” 方式。预防性维护以预防故障为目的,通过对设备的检查、检测发现故障征兆或为防止故障发生,使其保持规定功能状态,在故障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各种维护活动。预见性维修是通过设备使用频次、维修频次、使用时间以及更换设备备件等使用过程出现的实效模式的进行统计、归类、趋势分析,从而为制定设备预防性维护频次、设备备件控制计划、购置设备及购置设备备件厂家等提供依据。

设备备件管理。设备备件是为了缩短设备维修停歇时间,事先组织采购、制造和储备的配件。备件是设备维修的物质基础,及时供应备件可以缩短修理时间,减少停机损失,对设备备件进行必要的库存储备,保证设备维修需要,提高设备维修及时性,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三)设备后期管理

设备报废管理。当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报废鉴定。办理报废手续,清理设备资产账目,对报废设备进行妥善处置。

设备更新管理。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技术进步情况等,评估设备更新需求,确定是否需要更新设备。若决定更新设备,按照前期管理流程,进行新设备的规划、选型、采购等工作。

三、隐患预防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隐患预防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隐患预防在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备采购阶段。隐患预防要求在选择设备时,优先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产品。在技术协议中明确安全要求,如机械联锁装置、急停按钮等,从而从源头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确保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符合安全标准,通过组织联合验收,留存调试记录,如压力测试报告、空载运行数据等,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缺陷。

设备维护保养阶段。制定维护计划,进行日常、定期和专项维护检查。如引入监测系统提前预警,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拆除报废阶段。制定合理拆除方案,明确断电、隔离等安全措施,确保拆除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避免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结语:

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从预防理论的角度来看,隐患预防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采购技术论证,充分考虑生产经营需求,从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的角度强化设备选型的专业性、适用性和针对性,从根源上控制后期可能发生的隐患问题,向本质安全迈进。二是通过定期检查,提前识别发现设备的潜在隐患,并在最合适的时机进行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高维修成本或突发性故障,减少维修成本。三是隐患预防帮助企业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相关要求,避免因违规而受到处罚。

参考文献

[1]翟吉顺. 成品油销售企业危险化学品施工作业风险管控[J].车用能源储运销技术,2024,2(04):24-28.DOI:CNKI:SUN:CYNY.0.2024-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