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走进深度学习

作者

顾婷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江苏无锡 21410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无线挑战。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强调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学习过程,实现对复杂数据的理解和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深度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彰显音乐鉴赏教学的精彩

在人工智能助力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践中,多项创新应用为学生打开了更为精彩的音乐世界大门。

(1)音乐作品推荐方面,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学生音乐偏好与历史听歌记录深度剖析,音乐流媒体平台便能精准出招。像酷狗音乐,它会依据学生日常爱听的流行儿歌、古典童谣等,智能推荐相似风格音乐,让学生轻松邂逅更多心仪之作,拓宽音乐视野。

(2)音乐分析环节,人工智能通过分析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成分,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如分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能分析出缓慢的节奏所表现出的平静,曲调的变化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进而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心情,以此理解该曲。

(3)虚拟音乐会更是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体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只需戴上该设备就能置身于音乐大厅。在一场虚拟新年音乐会上,学生不仅可以观看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优秀演奏,还可以通过与音乐家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问一些演奏技巧问题或提出关于演奏的创作理念。这种虚拟现实、浸入式的互动极大丰富了音乐欣赏的趣味性、互动性等,并使音乐鉴赏的过程更加深刻。

二、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音乐创作教学的新系统

在音乐创作教学的创新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更是给音乐教育带来了福音。首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音乐创作软件为学生音乐创作提供辅助,简便、直观的操作以及庞杂的音乐音轨素材库可以实时生成符合自己创作内容的作品,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创作学习的难度,从专业的桎梏中突围,摆脱业余性,还能使更多的人(学生)能够参与到创作中。其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作曲辅助系统通过对海量音乐作品的学习,搭建起一种结构化的作曲系统,准确识别音乐创作作品的创作结构,准确把握音乐作品创作内容所蕴含的音乐创作规律和风格特点,以学生输入的旋律为模板智能为其生成和声伴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曲式结构方案和创作思路,为学生解除创作上的困惑和难点。

此外,为了打造整个音乐创作用的闭环,开设在线音乐创作社区实现音乐作品的交流与创作批注的循环,学生将自己的音乐作品上传到创作社区,也可以得到同伴以及其他老师对该作品的批注,通过沟通交流获得更多新作品创作灵感。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创作动力,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修改与实践提升学生从复制阶段到风格阶段的创作能力,三者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软件-软件人工智能-交流社区” 的创作支持生态系统。

三、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升华音乐表演教学的细节

音乐教育智能化模式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应用为学生产生多元辅助与支持。通过唱歌智能测评技术,是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学生唱歌音准、节奏、音色等最真实的表现状态进行采集数据,将当前所演唱的声音准确分析音准、节奏、音色进行评估与诊断。在音乐课中,学生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时,通过动态分析系统,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和分析标准音高的比例关系,及时、准确检测出第二段副歌演唱部分声音升调的比例,为学生形成音阶音准修正轨迹的报告,便于学生直接检测发出声音的位置。同时,系统还会根据不同学生歌唱声音的音色情况,制定出音色与演唱方式相对应的音乐训练课程,如为学生推荐解决沙哑的音色可以通过练习胸腹联合共鸣,帮助学生短时间内直接快速找到需要努力的方向。

针对各类乐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可以通过人像识别技术了解学生的弹奏部位和动作,在钢琴教学的应用场景下可以记录触键力度与手型弯曲程度,在学生进行《致爱丽丝》演奏中,出现第 3 小节折指情况,会通过AR 技术在琴键上显示正确的手型并同时播放一段高质量的演奏示范片段。这样传统的“ 一对一” 变成了可以计算、复制的过程化、动态化智能辅导,某培训机构通过使用后,学生在课前曲目的完成率达到平均 80% 。

而虚拟乐队合作平台突破了物理的空间限制,依托当下的网络技术,构建出远程协作的场景。在跨校的音乐项目实施中,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通过5G 网络组成虚拟交响乐团,同步排练《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系统自动分配声部任务,实时监测各乐器组的节奏契合度,当第二乐章小提琴部滞后 0.3 秒时,立即触发可视化节奏提示。这种协作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更在分工中深化了对团队节奏、声部平衡的理解,最终形成"智能评估-精准指导-协作实践"的闭环学习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

四、结论

智能与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结合是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可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改进音乐教学方式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以及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但是,在结合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对教师加强培训、促进资源整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技术和保护数据安全隐私。笔者认为未来可以继续进行探索研究,诸如:进一步优化算法从而提升应用效果、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家校社协同、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技术的良好的教育环境。相信在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学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王明飞. 我国音乐教育技术发展阶段及热点分析[J]. 当代音乐,2021,(03):22-27.

[2]马天羽.人工智能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施[J].华夏教师,2025,(10):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