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语文课堂"寓教于乐"浅谈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学

作者

魏美竹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祯祥初级中学 655400

引言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融合语言训练、人文熏陶与思维启迪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在于情感的激发和思想的引导。本文将围绕“趣味课堂”的构建,从教学理念、实施策略、实际案例与评价优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为初中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与智慧。

一、趣味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与意义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增强、情感丰富但波动性大,这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不仅取决于内容的难易,更在于教学方式是否生动、是否能引发情感共鸣。趣味教学通过营造轻松、活泼、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动机,还能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趣味性能够化解文言文的艰涩,赋予课文内容鲜活的生命,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悟中写”。例如,通过情境剧演绎古代人物形象、将写作训练变成“故事接龙”游戏、组织“谁是诗词王”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与文化认同感。此外,趣味教学还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打破课堂的沉闷局面,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学习共同体意识。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趣味”元素,不仅是课堂形式的丰富,更是教育价值的升华。

二、课堂情境创设让文本更生动可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涵盖大量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哲理深刻,但若仅通过讲解传授,很容易使课堂陷入“读一段、讲一段”的机械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审美体验。情境创设作为趣味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将静态文本转化为动态场景,让学生以参与者、体验者的身份走进作品。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还原当时的课堂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普法战争的背景氛围和人民的爱国情怀,再结合课文朗读与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对人物情感的理解与语言节奏的把握。在讲授古诗文时,教师可以配乐朗诵、绘图想象、意境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中感受文字之美、诗意之境。情境创设不仅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渠道,使其在自主建构与合作探究中真正实现“由知而感、由感而悟”的升华。

三、游戏活动设计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

将游戏引入语文课堂,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化与单调,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具趣味性与挑战性。在设计语文游戏活动时,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突出语言训练、思维拓展与人文熏陶的结合。例如,在词语积累教学中可设计“词语接龙”“成语接桥”“你画我猜”语言游戏,既能提高学生词汇量,又能训练其语言反应与表达能力;在文言文学习中可通过“句式拼图”“古今对译竞赛”“文化知识抢答”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则可采用“故事接龙”“看图说话”“角色改写”等游戏化写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创造。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度与记忆度,更调动了其主体性与合作意识,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带有探索性质的积极体验,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

四、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共情与表达欲望

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冲突、情感表达等内容,为角色扮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契机。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与行为动机,还能在模拟中锻炼语言表达、情感抒发与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母亲与儿子”间的情感对话,探讨“诚实”与“亲情”的关系;在学习《背影》时,可让学生扮演父子角色,进行内心独白与情境再现,深化对“父爱如山”的体悟;在古文《愚公移山》中,可设计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活动,引导学生理性思辨与逻辑表达。角色扮演的趣味性与表现性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欲望和情感共鸣,是实现知识转化与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同时,这种活动也为学生个性张扬、观点表达提供了平台,提升其语言实践能力与审美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与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趣味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趣味课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整合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种信息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互动性。如在讲授《变色龙》时,可播放原著改编动画短片,让学生在视觉感知中理解人物性格与语言风格;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通过播放配乐朗诵与意境插画,帮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与诗歌意象;在写作教学中,可结合微课资源、优秀作文展示、写作技巧讲解视频等素材,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获得更多创作灵感。此外,语文教师还可利用学习平台与网络工具组织线上讨论、布置语文任务、实施过程性评价等,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趣味语文学习空间。合理运用现代技术不仅拓展了教学形式与内容的边界,也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与归属感。

结论

让语文课堂“寓教于乐”是初中语文教学适应时代需求、回应学生成长诉求的重要路径。趣味教学并非教学内容的浅化,而是教学方式的优化与教学目标的深化。通过情境创设、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多媒体融合等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在参与中用语文、在表达中爱语文。未来,趣味课堂的构建还需进一步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与课程目标,探索更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情感需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巧玲.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情境设计路径探析[J].初中生世界,2024,(48):32-35.

[2]胡丹.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29): 63-65.

[3]刘晓丹.始于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