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用电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节能分析
齐建明
湟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湟源县市政设施运行服务中心 青海 西宁市 810000
一、市政用电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节能原理与核心价值
(一)能耗精准感知的节能基础
能耗感知是自动化系统实现节能的前提,通过精准捕捉用电数据为节能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借助部署在市政用电终端、线路节点的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各设施、各区域的电压、电流、功率、能耗等参数,通过自动化平台对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形成全面的能耗画像,帮助管理人员清晰识别高能耗环节与节能潜力区域;同时,系统可自动对比不同时段、不同设施的能耗差异,分析能耗波动规律,为后续节能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避免传统人工监测因数据滞后或片面导致的节能决策盲目性。
(二)负荷动态调控的节能核心
负荷调控是自动化系统节能的关键环节,通过动态调整用电负荷减少能源浪费。系统依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智能算法,根据市政用电的实时需求变化,自动优化负荷分配方案,对非核心设施进行适度降载或启停控制,避免设备空转或超负荷运行导致的能耗损耗;同时,系统可预判负荷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负荷布局,如在用电高峰来临前,通过错峰启动高能耗设备,平衡电网负荷压力,减少因负荷骤增引发的额外能耗。
(三)能源高效利用的节能延伸
能源利用优化是自动化系统节能的重要延伸,通过整合多能源资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系统可联动市政分布式能源,在用电低谷时段将多余电能储存至储能设备,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储存电能或调用光伏电力,替代部分传统电网供电,减少对高能耗发电方式的依赖;同时,系统可对市政用电中的能源转换环节进行自动化监控与优化,降低能源转换损耗,提升能源从生产到使用的全链条利用效率。
二、市政用电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关键节能路径
(一)公共设施用电的智能节能管控
公共设施是市政用电的主要耗能领域,自动化系统通过精准管控实现节能。针对公共照明,系统可根据光照强度、人流密度自动调节照明亮度或开关状态,避免白天亮灯、无人区域长明灯等现象;针对供水供暖设施,系统可实时监测管网压力、水温,自动调整水泵、锅炉的运行参数,避免因参数过高导致的能源浪费;针对交通信号设施,系统可根据交通流量动态优化信号灯时长,减少设备不必要的运行时间,同时通过低功耗模式切换降低设备自身能耗。
(二)市政电网负荷的优化节能调配
电网负荷调配直接影响市政用电的整体节能效果,自动化系统通过多维度调控实现负荷节能。系统可对市政电网的峰谷负荷进行自动化平衡,在用电低谷期鼓励市政充电桩、储能设备等吸纳多余电能,在用电高峰期限制非必要高能耗负荷,减少电网峰谷差导致的能源损耗;针对不同区域的用电差异,系统可自动调配跨区域电力资源,将电力优先输送至用电需求迫切的区域,避免局部电力过剩或短缺引发的能耗浪费;同时,系统可对电网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自动化补偿,提升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损耗。
(三)故障与损耗的精准节能治理
故障与线路损耗是市政用电的隐性能耗来源,自动化系统通过精准治理降低损耗。系统可实时监测市政电力线路、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识别线路老化、接触不良、设备故障等问题,及时触发报警并切断故障回路,避免故障设备持续耗能或引发更大范围的能耗损失;针对线路传输损耗,系统可通过自动化算法优化线路电流分配,减少线路电阻导致的电能损耗,同时对老旧线路的能耗数据进行分析,为线路改造提供节能导向,从根本上降低传输损耗。
三、市政用电自动化系统节能应用的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
(一)现存问题:节能算法适配性不足
当前部分自动化系统的节能算法难以适配市政用电的复杂场景,导致节能效果受限。部分算法仅基于固定参数设计,无法实时响应市政用电的动态变化,易出现调控滞后或过度调控,反而增加能耗;部分算法未充分考虑市政多设施、多区域的用电关联性,仅针对单一设施或区域进行节能调控,忽略整体协同节能效果,导致局部节能与整体能耗优化脱节。
(二)现存问题:多系统协同节能性欠缺
市政用电涉及多个自动化子系统,但各子系统间缺乏有效协同,影响整体节能效率。各子系统数据格式、通信协议不统一,形成 “信息孤岛”,如照明系统的能耗数据无法同步至电网调控系统,导致电网负荷调配缺乏精准依据;部分子系统的节能目标存在冲突,如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未与电网负荷调控协同,可能在用电高峰时段仍进行充电,增加电网负荷压力,违背节能初衷。
(三)优化策略:算法与协同机制双升级
针对算法适配性不足,需优化节能算法与模型,结合市政用电的动态特性,引入机器学习技术,让算法通过持续学习用电数据自动调整参数,提升对复杂场景的适配能力;同时,在算法设计中融入多设施、多区域的协同节能逻辑,确保局部调控服务于整体能耗优化目标。针对协同性欠缺,需构建统一的市政用电节能协同平台,统一数据格式与通信协议,实现各子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建立子系统协同决策机制,明确各系统的节能优先级与联动规则,如储能系统根据电网负荷数据调整充放电计划,确保各系统节能目标一致。
(四)现存问题:节能运维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市政部门对自动化系统的节能运维重视不足,导致系统节能效果衰减。运维人员缺乏专业的节能运维知识,仅关注系统基础运行状态,未定期对节能算法、调控参数进行优化调整;缺乏完善的节能运维制度,未明确运维周期、内容与标准,导致系统长期处于 “重使用、轻维护” 状态,节能功能逐渐失效;同时,运维过程中未对节能效果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无法及时发现节能漏洞。
(五)优化策略:完善节能运维管理体系
加强运维人员的节能技术培训,通过专项课程、实操训练提升其对节能算法调试、参数优化的能力,同时引入专业节能运维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系统化的节能运维制度,明确运维周期、运维内容与标准,确保运维工作规范化;构建节能效果监测评估机制,通过自动化系统实时跟踪能耗变化,定期对比节能目标与实际效果,及时修正运维策略,保障系统长期稳定发挥节能作用。
结束语
市政用电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凭借能耗感知、负荷调控、能源优化的核心能力,为市政用电节能提供了高效技术路径,在公共设施管控、电网负荷调配、损耗治理中展现出显著节能潜力。当前系统虽面临算法适配不足、协同性欠缺、运维不完善等问题,但通过算法优化、协同机制升级、运维体系完善,可有效破解瓶颈。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持续迭代与节能应用的深化,市政用电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将成为推动城市能源节能、助力绿色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为实现 “双碳” 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孟涛. 试论市政工地临时用电安全管理[J]. 门窗, 2014, (08): 273.
[2]林健. 市政工程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5):293-294.
[3]吕坤. 市政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防护系统[J]. 劳动保护, 1998, (12):26-29.